EN
https://www.gov.cn/

黃河入海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

2021-04-21 18: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黃河入海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

新華社記者 王立彬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千百年來留下無數盪氣迴腸詩篇。今天,人民治黃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這是在河南濟源拍攝的“黃河三峽”景色(2020年9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欲窮千里目:頂層設計起高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考察調研,每到一個地方,都對各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提出明確要求,為各地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東營市墾利區勝利黃河大橋(2018年6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作為黃河入海的地方,東營市以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著力打造“濕地之城”。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作出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提出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要求。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一步強調“立足於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4月1日,漁政執法船在黃河陜西洽川段巡航。這一日,中國漁政亮劍2021黃河流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啟動,2021年度黃河流域禁漁期正式開始。新華社記者 都紅剛 攝


黃河小浪底洪水調度運用、水庫泄洪的壯觀場景(2020年7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指出,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韆鞦大計,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年4月,黃河保護立法座談會,強調把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體現到法律條文中,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黃河保護治理的政策、機制、制度予以立法確認。


位於黃河中游下段的三門峽水利樞紐(2020年9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為黃河保護立法,是幾代人的夢想。黃河保護立法將為自然生態永久平衡、自然資源永續利用、人民群眾永世安寧提供強大法律支持。

保衛黃河:重拳護衛“母親河”

“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定下的重大原則。


黃河蘭州段河道(2020年5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黃河水資源管理與生態調度邁出新步伐,實現連續21年不斷流。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今年4月,針對河南鄭州、開封等市借引黃灌溉之機、行“人工造湖”之實等問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第一批8個典型案例集中公開通報。

與此同時,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4月14日公開通報一批重大典型違法採礦案件。


這是烏梁素海濕地(2019年9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黃河已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18億立方米。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日出時分的居延海風光(2019年10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黃河水資源管理與生態調度使東居延海連續16年不乾涸。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黃河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正在“長出牙齒”。

4月1日,“中國漁政亮劍2021”黃河流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啟動,2021年度黃河流域禁漁期正式開始。沿黃9省區共同簽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漁業高質量發展宣言》,倡議依法治漁、依法興漁,以最嚴格執法守牢漁業治理和安全生産底線。


在居延海濕地拍攝的候鳥(4月13日攝)。黃河水資源管理與生態調度使東居延海連續16年不乾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扎陵湖鄉生態保護站勒那村生態管護隊第七組的隊員在鄂陵湖畔撿拾垃圾(2018年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黃河自2018年禁漁期制度實施以來,持續開展“漁政亮劍”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電魚等非法捕撈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黃河流域水域生態和漁業資源。

“保護母親河,人民法院在行動”,2020年世界環境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意見》,第一次在規範性文件層面,提出構建流域司法機制;自2019年以來,沿黃9省區法院一審污染環境刑事案件908件。


天鵝在三門峽百里黃河生態廊道的一處濕地上空飛翔(2020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遊客在玻璃棧道上欣賞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段的黃河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美景(2020年7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司法需求,推進黃河流域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注入司法保護最強音。

既要厲行禁漁,又要放水養魚。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完成治黃工程建設投資107億元;“上攔下排、兩岸分滯”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黑河將結束無骨幹工程調度的歷史;“智慧黃河”建設初見成效;黃河水沙調控模式更加成熟。


河南省三門峽市百里黃河生態廊道一景(2020年9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水資源管理與生態調度邁出新步伐——

全河累計供水1700億立方米,實現黃河連續21年不斷流;5條支流納入調度管理;累計向河口三角洲補水9.49億立方米,向烏梁素海補水18億立方米,引黃入冀供水43億立方米;東居延海連續16年不乾涸。

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初顯——

批復水權轉讓項目64個;流域內35%以上的縣域建成節水型社會;流域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更上一層樓:幸福黃河謀新局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保護,源頭是重中之重。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啟動,黃河源頭廢棄礦山經過恢復治理,草原重新恢復生機,水源涵養功能得到修復,水源涵養量持續增長,花草茂盛,水源充足乾淨,溪流匯聚東流去。


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的黃河及沿岸景觀(2020年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黃河保護,東流看大海。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健康,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生物多樣性。如今的黃河三角洲地遼天闊,飛鳥停駐,葦蕩曳曳,水波粼粼。

人民治黃70多年,解決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沒有”問題,實現由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的轉變;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水利的需求更加多樣,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解決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問題,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這是一場新長征——水資源短缺依舊是流域最大矛盾,生態脆弱依舊是流域最突出問題,洪水依舊是流域最大威脅,黃河依舊是世界上最為複雜難治的河流,幸福河建設仍需跋山涉水。

這是一次新開局——在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方向,深入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為幸福河建設夯實基礎、保駕護航,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標桿。


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拍攝的二廣高速吉利黃河大橋(2020年8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是一場總動員——重大國家戰略藍圖已經展開,治黃新考卷擺在面前。黃河治理,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二者應當一體同步推進。

識“破局”之難,抓“破局”之機。

著眼于2035年基本建成幸福河,“十四五”時期,黃河保護治理工作將堅持“上攔下排、兩岸分滯”思路處理洪水,堅持“攔、調、排、放、挖”方針綜合處理泥沙,實現防洪減災能力持續提升;強化全面節水,科學謀劃調水,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加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持續實施全河生態調度,初步實現健康水生態和宜居水環境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