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優化營商環境 護航中小企業

2021-04-24 08:1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經濟韌性的重要基礎。過去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衝擊,國家通過實打實的助企紓困政策,極大緩解了中小企業的困難與壓力,實現了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500萬戶的逆勢大幅增長。“十四五”開局之年,護航中小企業仍是“擴就業、保民生、穩經濟”的重要任務。優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有助於打造良好有序的競爭生態,充分激發內生創新活力,成為新時期助推中小企業行穩致遠的題中之義。

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恢復生産經營,國家近期出臺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舉措。首先是延長優惠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再幫一把”。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延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延長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複業的增值稅政策執行期限至2021年底。其次是加深支持力度。財政部與稅務總局聯合發佈公告,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有普惠性稅收減免優惠的基礎上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北京市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此外,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供給與落實不斷優化,支持精準性與有效性不斷提升。浙江省出臺一系列配套細則實施精準減稅,加大對物流業、外貿出口等重點行業恢復發展的支持;湖北省印發31條“長期支持”政策,促進文化旅遊産業的疫後重振。

助企政策的落地見效需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支撐。然而,現階段中小企業在融資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等方面仍面臨發展困境。一是“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各級各類普惠貸款政策難以有效落實。中小企業因規模小、資産輕等特徵在申請銀行貸款時受限制較多;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管理機構較少、普惠融資産品多樣化不足、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增加了其獲得貸款的難度。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短期貸款以滿足生産經營需要,進一步推高資金成本。二是各類“玻璃門”“隱形門”等限制與準入門檻阻礙了公平競爭。一些來自企業規模、資質許可、本地保護、所有制性質等方面的隱性壁壘挫傷了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三是創新支持力度與創新成果保護有待加強。現有創新環境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需要,創新要素獲取的可得性與便利性不足。政府引導資金的申報管理複雜、存在諸多申報條件;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等研發部門合作的渠道有限,缺少相應的服務和支持;知識産權保護狀況不盡如人意,侵權行為“成本低、處罰弱”,與中小企業維權的“週期長、投入高”不相稱。

立足當前,改革需從優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著手。一是打造更普惠便捷的融資環境。一方面綜合施策,通過強化金融扶持、豐富融資渠道、加大貸款風險補償力度、建立健全信用監管體系等方式,多措並舉打出“組合拳”,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落實。另一方面增強政策的穩定性與可預期性,不斷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企業長期經營、持續向好。二是塑造更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提升企業開辦服務能力,讓新增市場主體更加便捷高效;推動“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簡化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和審批條件,破除“準入不準營”問題;進一步清理在市場準入、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領域的隱性壁壘,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三是營造更健全靈活的創新環境。在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知識産權保護需求與能力的基礎上,健全知識産權服務體系與維權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在人才招聘、研發投入、創新創業支持等方面的引導與服務,推動創新資源向中小企業敞開;此外,關注數字技術在幫助中小企業優化管理方式、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的作用,為新經濟新業態的成長提供充分的土壤。(馬曉白 劉小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