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各地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1-07-08 08: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各地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新華社記者

“taikonaut(中國航天員)”——近日,一個創新的英文單詞火了,中國人在太空中成就備受關注。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太空到深海,從大裝置到小芯片……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譜寫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成就和夢想。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歷史的接力棒正交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手中。

心懷“國之大者”,矢志傳承百年精神譜係

7月1日當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躺入檢查艙,成為全球首臺5.0T磁共振設備的首個臨床志願者,完成了機器安裝調試後的人體第一次掃描。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觀看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我們既熱血沸騰,又深感重任在肩,這是創新發展的新啟航!我們開拓創新,勇於實踐,創造了中國醫學史上的諸多‘第一’。”樊嘉説。

長久以來,中國高端醫療裝備行業不僅面臨高築的核心技術壁壘,更在最新産品應用上與國際有一代産品的“代差”。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是大有可為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的!中國,正在向世界發出“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宣言。

一箭五星!7月3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金牌火箭“長二丁”的第53次發射,成功率100%。

“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執行發射任務,全體試驗隊員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發揮試驗隊臨時黨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牢記使命、全力以赴。”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指揮談學軍説。

牢記“四個面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內的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秦熙與同事一起,正在探索最“微觀”的世界——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前沿問題。

他表示,總書記在講話中説“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鬥”,這種勇闖科技無人區的奮鬥精神將一直深植于每一個科大人心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杜江峰帶領的這一實驗室,近年來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有多項重大進展,自主研發的科研儀器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熙説,以前做科研大多用進口儀器,現在則主要是自主研發,這也使得一些國外同類儀器價格大幅下降。“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科技自立自強多麼重要!”他説,目前團隊正加快推進自主科研儀器設備的産業化,並向國內科研界和工業界推廣。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人員紛紛表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在地處湖北武漢的中國航天三江集團,以航天應用及發射需求為牽引,推進社會化發展模式,形成了“火箭+運用”的産業發展格局,不斷實現商業航天發射新的突破;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的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機械臂運轉如飛,在對原材料進行20多道精密加工後,一顆顆深紫外LED芯片走下生産線……

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始終是科技工作者的法寶。

增強志氣骨氣底氣,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擔先鋒力量

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歷史的這一棒,交到了新時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手中。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周欣帶領團隊,歷經10年科研攻關,實現新突破。

“發展是硬道理,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自主創新、自主可控,契合時代和國家發展的需要。科學儀器是科技強國的利器,我們生逢其時,當盛其事,才能無愧於這個時代,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和價值!”周欣説。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44.6歲,超過60%的完成人年齡不足45歲。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基礎研究領域的中流砥柱、科技計劃實施的生力軍。

“我們實驗室團隊人員都在40歲以下,良好的平臺條件、學術氛圍和學術團隊,為研究加持各方力量。”36歲的貴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祁小四説。他20歲出頭就投身科研一線,帶領團隊鑽研“二維材料基複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祁小四説。(執筆記者:周琳;參與記者:徐海濤、譚元斌、劉揚濤、李黔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