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經濟為什麼行:中國市場活力強潛力大

2021-08-13 10:0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營收利潤雙位數增長”“上半年中國區業績亮眼”“中國市場需求提振全球業務”……近期,多個跨國公司發佈上半年財報,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當下,中國市場成為不少企業的“業績擔當”。

隨著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這背後,是消費復蘇的蓬勃動能,更是中國大市場的巨大優勢。強大的國內市場,既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也為世界經濟提供增長之源、活力之源。

逐季改善,消費增長顯韌性

尋常週末,北京一家商場剛開門不久,黃金店面收銀臺就迎來了排隊的顧客。“古法金、文創金,價格合適,樣式流行。”消費者熱情走高,上半年,黃金首飾銷量同比增長超六成。

才到飯點,商場餐飲層好幾家店門口就有顧客領上了等位的號碼牌。“防疫做到位,享用美食,心情舒暢。”信心回歸,餐飲行業漸次復蘇。上半年,餐飲收入同比增長48.6%,餐飲消費規模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從食品、服裝、日用等生活必需品到傢具、通訊器材、汽車等耐用品;從文化辦公、化粧品、金銀珠寶等商品零售到餐飲、旅遊、交通等服務消費;從便利店、超市等實體店舖到網絡銷售,一項項數據不斷向上攀升,消費市場呈現穩穩的復蘇勢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比2019年同期增長9%,兩年平均增長4.4%,市場銷售逐季改善。“上半年,國民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消費市場復蘇勢頭不斷增強。”國家統計局貿經司司長董禮華説。

大傢伙的“買買買”不僅提振了消費,更為經濟增長創造充足動能。數據顯示,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購買力,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

“中國未來最大潛力是市場紅利,中國對全球投資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持續增長的巨大的國內需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説。

産業升級,需求供給互動好

在線下線上逛一圈,不少消費者發現,今年家電産品“煥新快、品質高,當然均價也有所提升了”。

但更多人願為質高價優的商品買單,高端家電銷售熱度不減。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加速回暖,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我國地域廣、市場大、消費層級豐富、購買實力強等特點,為家電市場持續發展提供了土壤。”報告分析。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中國市場的優勢,不僅在於規模之大,也在於需求之多元、容量之廣闊、層次之豐富,為産業發展帶來無可比擬的機會。

品質消費牽引産業升級。“5G手機挺走俏,進店消費者首先詢問的都是5G機型。”北京朝陽一家手機專賣店營業員説。更智慧、更健康、更綠色,各類品質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撬動供給,推動産業搶抓機遇。今年1-6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1.28億部,同比增長達到100.9%,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3.4%。

廣闊市場壯大新興業態。截至今年7月初,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業務量。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説,中國市場規模巨大,消費者對創新産品包容度最高。

與此同時,更多品牌“沉”向藍海,更多産業投向未來。百勝中國門店總數超1.1萬家;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突破5000家……到三四線城市去,到縣城小鎮、鄉村市場去,不少本土企業、跨國公司紛紛向“下”開拓,挖掘中國市場的深層潛力。

挖掘潛力,內生動力更強勁

消費復蘇靠什麼?還有一組數據不可忽視: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實際增長12%,兩年平均增長5.2%,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當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萬美元,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收入增加的同時,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上半年,全國養老金水平再次調漲,多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進一步加強……種種利好,增加了消費的底氣、市場的活力。

下半年如何繼續發力?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做好民生保障”,會議同時要求,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

政策把脈定調鼓舞人心。汽車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大頭”。今年以來,推進二手車異地交易登記跨省通辦,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汽車市場上半年各主要指標都已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大幅增長,半年銷售120萬輛,接近2019年全年成績。

“接下來發力方向很明確:支持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提升綠色大宗消費的帶動作用;發揮我國消費市場梯度增長的優勢,加快農村消費潛力釋放;擴大投資規模,推動供給側加快補短板,讓供給和需求更好匹配,國民經濟循環更暢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説,未來國內市場挖潛空間還很大,積極開拓,激發活力,我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將更強勁。(記者 李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