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實、守得住”

2021-10-30 08:5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土地、礦産、森林、草原、海洋……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國的生態優勢,將其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修復,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10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就耕地保護、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紅線劃定等熱點問題介紹了有關情況。

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近年來,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我們感到,雖然我們守住了國家確定的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也完成了國家規劃所確定的2020年18.65億畝耕地保有量的任務,但耕地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陸昊説。

根據調查結果,陸昊分析,全社會在對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和行動上還存在差距,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規則、節奏和管控上尚存在問題,程序性、實質性違法佔用耕地的問題仍時有發生,一些地方在耕地的佔補平衡要求落實上還不到位,同時也凸顯出相關政策法律不完善的問題。

由此,“一攬子”措施即將出臺,以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陸昊介紹,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對過去空缺現在又急需的規則進行補充,對只有原則性規定的要求要進行細化,對已不適用的條文還要進行修正。

同時,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按照現行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耕地主要用於糧棉油糖菜等農産品生産,明確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下一步,還將結合新修訂的法規,在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方面完善操作管理規定,既要管“非農化”,也要管“非糧化”。在落實土地佔補平衡任務方面,也將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所有通過驗收的補充耕地項目在網上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

調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機構改革後,中央明確由自然資源部統一考慮和行使國土空間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責任。自此,祁連山等25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重大工程一一啟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等9個重大工程和47項重點任務相繼部署,濱海濕地保護、天然林保護修復、草原保護修復等制度文件陸續出臺,取得了一連串令人振奮的數字——

在國土綠化方面,“十三五”期間,全國完成造林5.45億畝,退耕還林543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56.1%,治理沙化土地1.5億畝。此外,治理修復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400多萬畝。在海洋方面,我國完成了全國無居民海島、沿海灘塗、珊瑚礁,以及紅樹林、鹽沼、海草床三大藍碳生態系統等基礎和基線調查,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等典型生境退化趨勢。“十三五”期間,修復濱海濕地2.3萬公頃,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里,渤海入海河流的消劣方案確定的10個國控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區域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格局,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一些土地利用方式進行調整,並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科學性,探索和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的市場化投入機制,在礦山生態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海岸線的修複利用等工作中,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

科學劃定並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重要舉措。機構改革以來,自然資源部聯合相關部委,對已經劃定的15個省份生態保護紅線進行了評估和調整,對其他16個省份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在紅線劃定過程中,我們科學堅持應劃盡劃,在比例上不做硬性規定。從結果上看,目前劃定最高的省份面積超過50%,但也有的省只佔7.2%,正是尊重了所在行政區域的自然地理格局形成的客觀結果。”陸昊説。

他透露,目前,自然資源部已聯合相關部委將31個省份的生態保護紅線方案上報國務院。主要由三方面構成:一是整合優化以後的自然保護地;二是自然保護地外的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的區域;三是目前基本沒有人類活動,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戰略留白區。它們涵蓋了大部分天然林、草地、濕地等典型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的海洋自然生態系統,進一步夯實了國家生態安全格局。

據悉,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對全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進行檢驗和完善,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底圖,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同時,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的相關管理規則,細化人為活動管控,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要“劃得實、守得住”。(記者 楊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