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公共資源隨人走”

2021-11-25 13:17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公共資源隨人走”
2025年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

近日,《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首次將公共服務劃分為基本和非基本兩方面,率先提出推動“公共資源隨人走”,不斷健全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資源新機制,加快構建與人口發展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從人口、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10個方面提出了47項公共服務指標,描繪了全省“十四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新藍圖。

10方面設47項公共服務指標

“到2025年,預計常住人口數達1.32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7%,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規劃》從10個方面提出了47項在“十四五”期間需要完成的公共服務指標,包括17項約束性指標和30項預期性指標,指出未來五年廣東公共服務的發展方向。

具體而言,到2025年,廣東將統籌城鄉區域的公共服務制度更加健全,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保障機制更加成熟,高水平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眾能夠享有更加豐富、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

到2035年,廣東全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優居、弱有眾扶,高品質公共服務廣泛享受,人的全面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在社會民生領域建成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首次劃分基本和非基本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公共服務供給的權責關係和公民個人的生存發展需要,《規劃》首次將公共服務劃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又包括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還明確了三者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

《規劃》提出,基本公共服務要聚焦“均等化”,要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理念深度融入政府治理,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區域均衡,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城鄉一體化,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政府為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供給格局更加穩固,普惠性公共服務擴容提質加速推進。公辦機構的公益屬性更加凸顯,非營利性民辦機構進一步發展。公共服務內容更加豐富,獲取方式更加便捷,價格更可承受,體驗不斷改善。

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活服務要更加豐富。在政府保基本、多元促普惠的基礎上,拓展個性化的高端生活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需求。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對公共服務進行不同種類和層次的區分,可讓公共服務實現精準化、具體化,為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與人口發展相適應

《規劃》創新提出,推動“公共資源隨人走”,立足廣東人口發展變化趨勢,把握人口總量、結構、分佈特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構建與人口發展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

具體而言,廣東要提高制度統籌能力,堅持全省民生保障一盤棋,發揮省級政府在資源配置、標準完善、運行管理上的更大作用,不斷提高基本制度的統籌層級。加快建立公共服務投入與常住人口挂鉤機制,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政策,實施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挂鉤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人口流入較多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護士等剛需崗位的保障力度。

同時,廣東要立足服務常住人口,根據地理環境、服務對象規模等實際情況,合理佈局公共服務設施,推動公共資源配置向大中城市傾斜,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大力加強縣城公共設施建設和服務能力,滿足農民日益增加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求;加強人口聚集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鄉鎮的公共服務資源投入,重點補齊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特大鄉鎮的公共服務短板。

“提出‘公共資源隨人走’的制度原則,就是要從人口流動和人口發展需要的現實出發,所提出的一個創新思路。”董玉整認為,這將從制度上進一步明確公共資源配置一定要落實到人,防止出現名實不符、名實脫節的現象,讓真正承擔大量流動人口、常住人口公共服務的地區實實在在得到公共資源的配置。(記者 李鳳祥 吳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