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使財政科研資金突出助優扶強,流向能創新、善攻堅的優秀團隊和符合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的項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在國家發展全局中應當居於核心位置;科技投入則是創新發展的物質基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科技發展,長期以來,國家財政始終將科技作為重點支持領域。財政部數據顯示,全國財政科技支出從2006年的1688.5億元提高到2012年的約5600.1億元,年均增長22.73%,7年累計2.42萬億元。 錢有了,花得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李克強總理在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把政府引導支持和企業主體作用有效結合,將科技資金“用到刀刃上”。 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對於企業來説,科技創新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基礎性、前沿性科技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短期內往往很難收回。這無疑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投資熱情。此時,就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的介入。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財政資金應積極支持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社會公益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同時,政府也應鼓勵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礎科研,又搞應用研究,促進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産業融合,推動成果産業化、市場化。 在科技創新中,政府既要履行好自身的職責,不可“缺位”;但是也不宜“越位”,直接介入科技研發的具體過程。當前,我國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總體效益仍需提高,具體表現在:一些科技資源分散封閉重復,投入結構不盡合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資金引導支持機制不夠完善,績效管理亟待加強,項目經費使用存在違規違紀問題。舉例來説,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專利申請國,但是沒有一家中國公司能入圍“2013全球創新企業百強”。與科技創新同樣重要的是體制機制創新,這就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 為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公開透明的申報、立項、評審和批准制度,健全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終止機制。這意味著,我國科研人員的寶貴時間和精力將不會耗費在“跑項目”和“過考核”上,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做研究。在此基礎上,也要強化資金監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單”制度,杜絕一題多報、重復資助等現象,消除行政化定項目、分資金的弊端。 正如李克強總理強調的,政府要大力減少和糾正用行政手段包攬、直接介入或干預科技創新活動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創新激勵政策、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上來,發揮好“推手”作用,為科技創新之樹“施肥增養”。在研發方向、資源配置和經費使用、項目評審以及成果評價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要放手讓市場“説話”,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完善分配政策,改革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積極理順薪酬體制和激勵機制,讓他們體面地、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讓創造性智力活動得到應有的回報,讓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來。 “科技肩負重托,創新成就未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作了部署。惟有改革,才能衝破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 只有讓政府和市場各就其位,發揮好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國才能真正進入創新型國家之列。(張爽)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