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亞洲:戰略穩定與繁榮共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1 10:25 來源: 中國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作為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亞洲經濟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乃至人民幣國際化或許是21世紀上半葉全球經濟格局與貨幣體系變革的最大紅利,但避免歐洲同床異夢才是未來最為值得警惕的風險。亞洲經濟合作要展現出比其他區域更旺盛的生命力,端賴於有關參與主體的合作性博弈。

    李克強總理的博鰲論壇講話,是在近來陡顯不確定的區域形勢下向周邊國家、向亞洲乃至世界發出的穩定與合作之音。

    李克強總理代表中國向亞洲夥伴呼籲:亞洲的合作不是零和博弈,並首提“三個共同體”回應“唱衰論”,亦針對外界擔心重申中國不會出臺短期強刺激政策。這是本次論壇的最強音。

    作為世界政治和經濟重要一極的亞洲,自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顯著加快了區域經濟整合的步伐,無論是東亞建立外匯儲備基金、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增加債券投資還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等等,都是經濟互補性很強的中國和亞洲夥伴節約區內交易成本、增強經濟競爭力、分享增長紅利的一種戰略性安排。

    以東亞來説,作為處於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三大經濟體,中日韓2013年的經濟總量接近17萬億美元,與美國的經濟規模相當。三國這些年來儘管也存在貿易紛爭,但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卻是不爭的事實。10年前,中日雙邊貿易總額只有1019億美元,而到了2012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達到3294.5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8.5%;2002年,中韓雙邊貿易總額為440億美元,10年後的2012年,這一數字已上升為2151億美元,佔韓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0.1%。2013年,中韓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對象國。預計未來幾年中日韓三邊貿易額將突破1萬億美元。日韓市場人士清楚,當中國經濟規模以每年將近1萬億美元的量級擴張時,其巨大的市場購買力對苦於外需不振的日韓兩國來説無疑是唾手可得的發展紅利。因此,儘管日本某種程度上還在憧憬當年提出的東亞經濟雁陣結構圖景,但面對中國經濟規模全面超越日本的事實,面對中國日趨增長的貿易力量和金融力量,日本即便不是很情願,也深知加快東亞經濟整合之於日本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只是應當看到,作為現有機制化霸權核心力量的美國,是極不樂見中日韓之間加強經濟合作尤其是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變遷的。本來,作為區域經濟合作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無論是雙邊貨幣互換還是更具戰略意義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均可帶來雙贏效果。假如人民幣和日元之間徹底打通互換環節,則東亞國家對美元的依賴將明顯減少;而在雙邊貿易方面,由於日本對中國的依存度極高,自由貿易區建立後,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就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是美國當然無法樂見的。美國還發現:通過正常的經濟競爭來抑制中國經濟貿易與金融力量的成長,不僅費時耗力而且收效甚微。於是,美國不僅一直對中日之間的貿易與金融合作持警戒心理,還對日漸緊密的中韓經濟合作動向格外關注。而當中日圍繞釣魚島之爭的時間窗口來臨時,而這個窗口恰恰又是美國在背後蓄意打開的,美國正好可以坐山觀虎鬥,以達到輕易粉碎兩國努力成果的目的。

    至於中國與東南亞的政經合作,如果沒有區外主要大國的挑事,合作進程將更為順利,但圍繞南海主權問題之爭嚴重損害了中國與南海主權聲索國之間的互信。尤其是菲律賓,更是充當了挑事的急先鋒,倘若背後沒有美國支撐,菲律賓是不會如此囂張的。

    目前,美國正在加速邊緣化WTO,並按照鍛造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構築多邊貿易體系: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力圖打造由美國主導、歐洲和日本共享紅利的新一代全球貿易與服務業規則,一旦上述三大協議成型,極有可能成為美式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重要載體,甚至重新敲定國際經濟與金融規則,從戰略上圍堵中國龐大的製造業體系,並以先通過邊緣化“金磚國家”的路徑逼迫新興經濟體二次“入世”。尤其是TPP的相關設計可謂直接針對中國軟肋,使得中國進退失據。

    因此,我們既要看到中國與亞洲合作的前景,更要看到面臨的諸多約束條件,必須充分估計到中國在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充分估計區域政經合作的諸多阻力,並做好理性應對不斷出現的非理性批評乃至基於既有經濟秩序而生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的準備。中國應當明白:美國推動新亞太貿易協定(TPP),啟動美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破壞中國與亞洲經濟一體化等一系列動作,是美國通過正常的經濟競爭難以抑制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之後,憑藉機制化霸權而對中國採取的戰略圍堵。日本、菲律賓等國更應清楚,如果不改變其相當短視的多面下注行為,不僅將繼續受制于美國的機制化霸權的鎖定,最終也會在難以阻遏的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進一步被邊緣化。

    中國必須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國家戰略,在經濟發展戰略上以增強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為核心,適度整合國家的經濟與技術資源,在關鍵經濟領域收復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導權。在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更要注重經濟效率的提高;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也要輸出自己的先進科技;在接受現有國際經濟規則的同時也要創造機會全面參與制定新的國際經濟規則;在通過談判友好協商解決國際紛爭的同時也要保留適當運用武力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的權利。 (章玉貴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 姜晨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