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企業“融資貴”,在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成為主要議題。會議決定從10個方面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 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多次就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加以強調,並於8月提出了10條意見,合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目前,“融資貴”已經在一些地區和領域有所緩解,從一組數據可見一斑:9月份一般貸款中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分別為8.31%和20.43%,較上月分別上升0.81個和1.63個百分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71.26%,比上月下降2.4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所降低。 但是,小微企業的期待不止於此,他們希望政府在化解“融資難、融資貴”方面有更多強有力的舉措,以進一步減輕負擔。 什麼樣的政策更有力?找準小微企業“融資貴”的成因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矛盾的體現,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緩解這一問題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針對其背後的融資結構單一、中小金融機構不足等多重問題採取措施,方可有效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 今年以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明顯上升,前3季度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9.8%,比上年同期高7.7個百分點。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需要為他們開拓更多的融資渠道。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以及跨境融資等,將為其獲取資金提供新的選擇。 此外,金融機構層次不豐富,也造成金融與小微企業對接時不對等。而一邊發展民營銀行,一邊支持現有銀行通過社區、小微支行和手機銀行等提供多層次金融服務,鼓勵互聯網金融規範化服務小微企業,則有利於改善金融競爭生態,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提高資本配置的效率。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止於此,更需要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多措並舉,持續發力。如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落實小微企業財稅支持政策,支持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完善信用體系等。但最為根本的,還是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引導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時,小微企業更應該主動加強自身管理,提升綜合素質,完善自身財務管理等,以改善自身的融資條件。 尤其要看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並非一日之功,也並非單一政策所能解決,需要政策“組合拳”形成合力,做到標本兼治,呵護小微企業成長壯大。(陳果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