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融十條全方位攻堅融資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20 17:23 來源: 中青在線
【字體: 打印本頁

“融資問題”已成為中國政府應對經濟新常態的一個突破口。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一攬子提出了十條措施。

事實上,這已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在一個月內第二次談到融資問題。在最近半年時間,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就降低融資成本作出布署。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十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顯然,中央政府早已意識到,金融改革滯後對實體經濟支持不夠及由此帶來的問題,正在拖累中國經濟。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7月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來,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資難、融資貴”在一些地區和領域呈現緩解趨勢,但仍然是突出問題。李克強總理強調:“金融不搞活,實體經濟就上不來,經濟下行壓力就難以‘頂住’,最後反過來可能會帶來金融風險。”

此次推出的十項措施(簡稱新融十條)涉及金融、股市、保險、信用體系及監管等方方面面,可以説是一次對融資難全方位的“攻堅”,是一次集團戰役。融資難涉及到經濟體制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一副大藥方。而這副藥方裏起到關鍵作用的藥依然是“改革”。

客觀上講,融資難、融資貴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市場的因素。即便在發達國家,大的銀行也不願意借款給小微企業,因為用“純市場”的眼光來看,這顯然風險高而收益小。對國內的各大銀行來講,因為體制的原因,銀行更願意把貸款發放給大的國企。在他們看來,發放貸款給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很可能得不償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今年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此次,新融十條又提出了“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等舉措,以防止信貸投放“喜大厭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費用。

與此同時,新融十條強調“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支持銀行通過社區、小微支行和手機銀行等提供多層次金融服務,鼓勵互聯網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農’提供規範服務。”一方面,通過競爭,倒逼國有銀行深入挖潛,精耕細作,由傳統的只盯著大客戶,到把目光更多地轉向小微企業。另一方面,多層次的服務,將為小微企業提供更貼身的服務,帶動金融創新。

而針對金融體系的深層次改革,則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調整‘虛高’的貸款利率。”這將從根本上解決銀行多年來躺在利差上過日子的問題,增強其提升管理及服務創新的動力。

除了間接融資外,直接融資也是企業非常重要的融資渠道。而目前中國資本市場,上市門檻高企,將相當一部分規模小但潛力大的企業攔在了門外。不僅如此,資本市場的定價機制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好的企業獲得的資金往往和它的業績不相匹配,這也導致一部分優質企業對在境內上市缺乏熱情。為此,新融十條強調,“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融資難不只是銀行的事兒,涉及到整個金融體系、資本市場及信用體系的建設。破解融資難是一項系統工程,只靠一兩項政策難以見效。這也讓市場對新融十條這套組合拳充滿期待。(潘圓)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