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新一批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措施,促進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現代政府;會議認為,簡政放權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頭戲”,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必須持續推進,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早在去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與中外記者首次見面會上表示,機構改革不易,轉變職能更難。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並強調和承諾: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不是説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説到做到。去年4月24日,為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重點是投資、生産經營活動項目。邁出了國務院深化改革、加快職能轉變和落實簡政放權承諾的重要一步,會議指出,對取消審批的事項,要相應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下一步,各部門要加大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力度,加快進度,科學評估,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各級政府要適應職能轉變新要求,把該放的事堅決放開,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以政府職能轉變的新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僅僅相隔10天后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決定再取消和下放62項行政審批事項。隨後的6月1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和下放32項行政審批事項,包括取消能源企業發展建設規劃審批、鐵路客貨直通運輸審批、出版單位變更登記等,下放電力業務許可、港澳臺在內地設立獨資醫院審批等。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既要積極主動地放掉該放的權,又要認真負責地管好該管的事,切實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做到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齊推進、相協調,以更有效的“管”促進更積極的“放”,使轉變職能的成效不斷顯現,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使改革紅利惠及最廣大群眾。 國務院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的重大舉措,為地方政府層層取消各種審批和權力下放,起到了表率和標桿作用,各級政府開始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簡化各種審批手續,進入今年以來,簡政放權更成為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重頭戲”,今年到目前為止,國務院已經分三批下放和取消審批項目已達247項,各級地方政府也把簡化審批手續和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自身改革的重點。今年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天津考察調研。在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工作人員介紹説,過去審批事項多,各部門審批章共有109個。現在通過減少審批、整合職能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審批集中到一起,只需蓋一個章。在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個長方形的箱子裏,“成為歷史”。這實際上也是各地各級政府轉變職能簡化各項審批手續的一個縮影。 取消和下放乃至簡化一些符合條件的審批事項,走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的審批之路,是構建現代化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的前提,但對於長期以來習慣於通過各項審批彰顯權力的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無疑是一場自身革命,也正因為如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多次強調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推動這項改革。各種項目審批的權力氾濫,包括很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資格認證,非但沒有對政府的管理起到規範作用,相反卻人為製造出滋生權力尋租甚至腐敗現象的空間,産生的“副作用”以及給社會帶來的“負能量”卻逐漸明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縱橫交錯的權力審批,不僅浪費了行政資源,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需求,更制約和限制了人們的觀念和各種創新,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同時這種以“削弱”部門權力甚至部門利益為目標的改革,也勢必會遇到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把簡政放權、促進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現代政府作為一項“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在新常態下,消除圍繞局部和部門甚至個人利益的權力觀念,不鬆勁、不懈怠,切實圍繞地方、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出重拳,通過建立、規範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打造公開便捷服務平臺,構建激發企業活力的長效機制,給市場讓出更大空間。把簡政放權落到實處,把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以服務促進管理,以制度保障規範,建立現代化的法治政府為己任,扎紮實實的開展好這場簡政放權與轉變職能的自我革命。(朱永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