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臨近,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成為輿論熱點。 2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聽取了2014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彙報,提出要完善公共決策吸納民意機制。 “法律規定,人大、政協對政府有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權利,但這是抽象的制度安排。”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説,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則是對這種抽象的制度安排具體化的體現。 去年國務院各部門辦理了7437件建議和4672件提案,分別佔總數的86.7%和92.5%。在此基礎上,各部門還出臺相關措施約1700項,完善了政府政策舉措,一批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得到解決,推動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不過,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這個工作提高的空間還很大。 “對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過去傳統的處理方式是轉給各政府部門處理。”汪玉凱説,這種處理程式化的多、應付的多,採納、辦理的概率有待提高。 汪玉凱曾經是某省的政協委員。當時的他非常活躍,花大量精力做調研、提建議,但相關部門的處理並不讓他滿意。 “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實際上是政府吸納民意、科學決策的基礎,如果政府部門不能真正改進作風,建議提案就成了擺設,也是資源的浪費。”汪玉凱説。 實際上,建議提案的辦理工作並不是對代表、委員們交差,而是對代表、委員所代表的人民作出回應,回應人民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從而科學決策。這需要創新。 在今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創新工作機制就被提了出來。要求各部門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將建議提案辦理與本職業務一併考慮、一體部署、一同推進。 在胡穎廉看來,代表、委員背後是相應的利益群體,他們代表這些利益群體在公共政策的大舞臺上進行博弈。這是一個很好的機制,讓不同的利益群體有渠道發出聲音,有利於從源頭上化解矛盾。 “從長遠來看,建議提案的辦理結果需要向全社會公開,讓代表、委員代表的人民能夠了解自己的利益訴求得到了怎樣的處理。”胡穎廉説。 考核機制是胡穎廉強調的另一點。在他看來,有些政府部門會重視建議提案,但實際解決情況怎樣,往往只有提建議提案的代表、委員和相關政府部門知道。礙于情面,代表、委員往往會對建議提案的辦理情況作出滿意的打分,實際並不見得真正滿意。 “能否引入第三方評估來解決這個問題。”胡穎廉説,通過第三方機構對建議提案的辦理工作打分,這樣能更好地推動政府部門改進工作。 今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對這些都有要求。按照要求,政府部門要在4個方面改進工作,更好地處理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一要有序公開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的建議和提案復文,更好回應群眾關切。二要創新辦理形式,在可能的情況下由主辦部門當面反饋辦理情況。答覆建議提案要有針對性,避免空洞的“官樣文章”。三要安排基層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到部門走訪交流。四要強化考核,使辦理建議提案成為改進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效能。 “要警惕一種現象。”胡穎廉説,實際工作中,有些政府部門會有利益訴求讓代表、委員提出,這種現象要杜絕。 “這種訴求應該放在公共政策的大平臺上讓專家學者來討論,而不應該通過代表、委員的口表達出來。”胡穎廉説。 類似的提醒也有多位專家提出。在他們看來,最近幾年,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政府部門也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科學的決策從哪來?就是要通過建議提案的辦理更多地吸納民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改進工作。”汪玉凱説,如果政府部門過於強勢,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得不到採納,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就很難發揮。 在這一點上,汪玉凱認為,政府部門要端正態度、改進作風,“提高的空間非常大”。(記者 李松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