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愈加複雜多變之際,我國金融改革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2015年伊始,央行在立春時節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央行此次降準有何目的?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2015年還有哪些降準預期?帶著這些問題,人民金融就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全面+定向”降準首次使用 央行決定,于2月5日開始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操作是繼2012年降準後,央行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除普降0.5個百分點外,央行同時表示,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額外降準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準4個百分點。 央行相關人士透露,具體來看,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檔次中,國有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從20%下調至19.5%,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非縣城農商行、有關外資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從18%下調至17.5%,農信社、村鎮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從14%下調至13.5%。同時,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從18%下調至13.5%,共下調4.5個百分點。 “這種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近年來還是首次。”曾剛認為,這種調整方式,延續了過去一段時間定向寬鬆的思路。即在普遍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供給的同時,繼續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對需要支持的産業、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等相對薄弱但又是國家戰略發展重點的領域,給予更多的支持。 降準是穩定實體經濟和金融運行的需要 曾剛認為,綜合起來,此次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穩定國內實體經濟和金融運行的需要。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實體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逐漸加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一直維持在低位運行,近期還有惡化趨勢。實體經濟低迷,企業生存狀況日益艱難,這導致了金融風險加速上升。根據公佈的數據,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已經連續12個季度上升,而且在2014年下半年,同比增速還有不斷攀升的態勢。爆發局部和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正在有所加大。這種背景下,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並遏制金融風險的升級和擴散,是相當必要的舉措; 二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過去一段時間中,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不確定性上升,外部資金流入的增速開始明顯下降,並在最近幾個月中出現了凈減少(即資金流出)。由於長期以來,外匯佔款都是我國基礎貨幣供給的一個重要渠道,其增速下降甚至凈減少,意味著該渠道在流動性投放方面的作用幾近消失。為此,必須通過新的方式來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目前階段,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最好的方式。 降準傳遞“穩增長”信號 專家分析認為,央行此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是“穩增長”的必然選擇。 按上述比例計算,截至去年12月,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13.8萬億,統一下調準備金將釋放流動性約5690億;全部城市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為11.8萬億,全部農村商業銀行存款規模8.8萬億,城商行、農商行定向降準額外釋放流動性1030億;農業發展銀行存款規模約3800億元,額外釋放流動性150億,初步估算此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規模約6870億。 “短期內,降准將會向銀行體系釋放出較大規模的流動性,可帶動資金價格下行,同時增加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預計可以對穩增長産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曾剛如是説。 此外,曾剛表示,降準的舉動,也發出了貨幣政策將積極穩增長的信號,這對穩定市場預期,扭轉目前實體經濟和金融下滑的趨勢,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曾剛認為,“需要指出的是,貨幣政策放鬆的效果,在根本上要取決於銀行、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反應,其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觀察。” 同時曾剛表示,從目前的內部環境來看,實體經濟和金融風險的惡化在短期內難有根本性扭轉,穩增長的壓力會在2015年持續存在,甚至還有可能延續到2016年。而在外部環境方面,美聯儲將在2015年啟動加息進程,這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金外流壓力。 “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而言,這無疑是相當大的挑戰。”曾剛説,有鋻於此,我們預計,在2015年中,貨幣政策將維持相對寬鬆的態勢,繼續適時、適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利率。具體調整的幅度和頻率,將視實體經濟、金融運行的狀況而定。(李海霞)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