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安排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研究加強土地管理和保護、更加有效支撐經濟發展。 此次常務會議談及到一個具有相當延伸性的詞彙,就是標準。在商業領域有句名言,叫“三流公司做産品,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標準。”如果把標準的意識形態上升到國家層面,那對於市場來説,不啻為一次秩序和動力的有效回歸。 正如此次常務會議所説,“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兩年前的媒體和農夫山泉的標準之爭,在為觀察者們大開眼界之餘,也間接地科普了普羅大眾的“標準”概念。媒體所謂農夫山泉執行的地方標準部分指標低於國家標準,而對方則以“産品品質高於國家標準”來回應。除了各自公説婆説的立場之爭外,最終也促使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加快包裝飲用水的標準清理之步伐。 標準面前,誰也跑不掉。代表國內消費的包裝飲用水如此,代表中國名片走向海外的中國裝備製造業也是如此。去年9月,經濟日報發佈一篇《高鐵“走出去”須掌握標準制高點》的評論,文章就指出我國高鐵的質量並非不過硬,而是缺乏一套國際認可的衡量標準。中國高鐵對外輸出,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掌握標準制高點。消費、製造、出口貿易,真的是誰都離不開標準的無形“熊抱”。 李克強總理説“現在中國經濟要向中高端邁進,産品、服務質量的提升是關鍵,這就對我們推進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常務會議也提到實質性的四點,分別是完善標準化法規制度;全面清理和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鼓勵學會、協會、商會和産業技術聯盟等制定發佈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以及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最終的落腳點已然是促進經濟提質和增效升級上。尤其是標準的國際化水平,期望值最高。它將使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為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 “推動産品服務向中高端邁進,又能激發市場活力,讓企業在競爭中提高産品和服務質量。”這是李克強總理對標準化改革的下一步工作的願景展望。標準之爭不能再囿成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模糊不清,否則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節奏有可能被打亂。擯棄掉這種發展之累,是時候打造出標準的整合、制定、提高的幾個升級版了。(皮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