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標”助力經濟健康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2 10:05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會議指出,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提高産品和服務標準是關鍵。必須深化改革,優化標準體系,完善標準管理,著力改變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促進提升産品和服務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會議確定,一是完善標準化法規制度,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強化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讓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規矩”也就是一個標準或標尺,我們開展任何工作,需要有規範的制度標準,企業生産任何一種産品,不僅産品本身質量需要規範標準做保證,産品在消費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對可能産生的安全隱患制定出保障標準,在我們國家企業長期運行過程中,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産品質量安全保障標準,有些標準屬於行業推薦,儘管不屬於強制性質,但為了便於統一使用,統一衡量,這樣的標準企業往往更願意默契執行,因為不按照這種行業統一標準生産産品,産品就不容易被市場所接受。行業統一標準的優勢在於能夠與市場保持同步。一項行業標準的推出,大多是由這一行業少數幾家領軍企業制定,經過行業認可,形成這一行業的推薦標準。但這種推薦標準存在的最大缺陷在於很難與“國際接軌”,難以適應“地球村”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另一缺陷是不能對企業産生“硬約束”。因此,行業推薦標準大多適用於在消費使用過程中不會産生危害或危害很低的産品,比如民用鑄鐵鍋等非電器廚房等日用産品。

  顯然,對於我們國家走開放性經濟發展之路,國內的行業標準已經與國際標準尤其是國家強制標準存在較大脫節。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要全面清理和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整合現行各級強制性標準,在涉及公眾利益的健康、安全、環保等領域建立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逐步縮減推薦性標準,推動向公益類標準過渡。這就可以看出,長期以來存在的各省與各省之間不同的行業推薦標準,以及有各地方政府制定推出的地方強制標準已經不能適應對外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進行清理整合,形成在國家層面統一的且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強制標準,這種強制標準對現行企業也許存在很大的挑戰,但出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考慮與權衡,這一舉措顯然宜早不宜遲。沒有國家統一的質量和安全標準,就難以融入國際市場更難以具備資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過很多教訓:不少企業按地方強制標準生産的産品,在自行出口銷售的過程中,就出現地方強制標準與國際通用標準“不對路”的現象;某些質量標準指標雖然很高,但卻被國外標準“忽略”,而我們所“忽略”的某些指標偏偏被國外所重視,儘管我們的産品綜合安全質量自認為不存在任何問題,但由於缺少國家統一且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強制標準,産品再優秀也只能在國內市場“轉圈圈”。筆者曾在一家企業調研時發現,這家生産民用産品的企業,就因為産品的“底座”的螺絲間距與國外通用標準有差距,開始包括外商都未發現,結果産品出口之後造成無法安裝,最後只好退貨並取消訂單。由此可見,無論是推薦標準還是強制標準,提高到國家層次並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對於現代企業至關重要。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鼓勵學會、協會、商會和産業技術聯盟等制定發佈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選擇部分領域開展試點。允許企業自主制定實施産品和服務標準,建立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標準制定工作,以有效的市場競爭促進標準上水平。努力使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為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實際上,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並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最終目的是要讓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併為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助力經濟健康和良性發展。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公路橋梁,都不缺乏可以參照生産製造的“標準”。但這些標準中,除了很少一部分國家強制標準之外,大多數屬於行業推薦和地方強制標準,而各地方的強制標準也是“因地制宜”。行業標準這些年更是亂象重重,新標準出臺,老標準不廢,不同地方不同企業生産同一種産品卻執行不同的標準,有的小企業甚至故意混淆標準在市場上渾水摸魚,甚至連行政執法部門都一頭霧水。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同時,首先就提出要強化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讓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顯然,在實施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過程中,各級政府的行政執法部門必須用嚴格的監督執法來確保“國標”的落地執行,只有通過嚴格監督執法,讓“國標”成為所有企業産品生産的最高“法律”,為市場經濟打下堅實的“標準”基礎,才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讓國家經濟步入更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朱永華)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