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署推進"互聯網+" 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25 12:26 來源: 國際在線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現代農業等11個産業的“互聯網+”目標,並提出五項具體措施,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從網絡購物到手機叫車,近年來,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所帶來的改變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領域顯現。比如,成立於2011年的一畝田公司就打造了農産品交易誠信平臺,“互聯網+農業”的先行者,一畝田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告訴記者,“互聯網+”給傳統農業帶來了巨大改變。“傳統的農産品市場核心的問題時信息梗阻,就是信息不對稱,(農民)更多是一種熟人交易,通過一兩個或者兩三個渠道來賣農産品,而現在互聯網告訴(農民),其實全國有海量的買家。一畝田四年以來主要就是做互聯網+農産品的流通,説得通俗點就是幫農民或者説農業經營者把農産品給賣出來。目前我們線上賣的農産品有一萬兩千種,來源自中國1972個縣,每天農産品的交易達到2.5億人民幣。”

    據高海燕介紹,互聯網+農業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今年以來,一畝田共參與解決了50余起農産品的滯銷事件,同時農産品電商去掉了中間環節,改變了過去農産品交易“肥了中間,虧了兩頭”的局面。正像在今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阿裏巴巴集團高德地圖的掌門人,俞永福所説,“互聯網+”的核心在於提高社會效率。“互聯網+本身絕不是把原來的市場再切割,它會帶來巨大的增量和變量,整個都在去渠道化,最終的目標是廠供,也就是最終的實際提供者到消費者之間的一個連接,整個互聯網到今天從經濟的角度都在解決效率的問題,如果面向未來打開這扇門,(互聯網+)産生的經濟價值將遠遠高於過去十年傳統的互聯網,因為它重構的經濟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供需。”

    不過,在推進“互聯網+”的進程中,很多企業也遇到了不少阻礙。高海燕介紹説,推進“互聯網+農業”進程,農村的信息化環境建設尤為關鍵。“農村的信息化環境和農村互聯網意識和電商能力的普及,對互聯網+農村+農民是最重要的前提。整體農村電商生態的良性發展和形成當然需要地方政府,比如説在公共數據的開放上,在利用社會數據和市場數據的意識和能力上,要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形成營造一個大家共同使用大數據的社會氛圍,這很關鍵。”

    而對於另一些企業來説,“互聯網+”推進所需要的技術平臺意味著成本的提升,利用互聯網對傳統行業進行升級改造的過程必然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這些問題也亟待破局。

    對此,中國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會議還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確定了五項具體支持措施:“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産品和服務市場準入;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加大政府部門採購雲計算服務力度,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對此,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産業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認為,這一系列措施,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指明了具體操作方向。“一個是基礎設施,沒有基礎設施什麼都等於零。基礎設施做好以後把標準做好,標準做好後互聯形成平臺。(這次會議)已經講到這個問題了,現在各個基層都在做互聯網,但企業內部做數據都是封閉的,所有的行業還沒有互聯上,這種信息孤島通過制定標準互聯以後形成公共平臺,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信息開放,這樣大家就都會受益。”(記者 李雯婷)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