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經濟增長符合預期目標,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面對複雜的國內環境,各地經濟運行走勢分化。6月上旬,中國經濟時報經濟形勢調研組分別深入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等地區,在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湖北、安徽、四川8個省份了解到,在全國“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總的政策基調下,8省份重點配套落實國家政策,有些省份主動提出探索建立“政策儲備庫”,視經濟運行情況適時推出。 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綜合調研情況來看,8省份在促進有效投資和項目建設、緩解實體經濟困難、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加快釋放市場創新創業活力等領域主動作為,以期儘快出清過剩産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同時,作為市場主體,一些企業不等不靠,主動因應宏觀經濟下行壓力。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在調研中看到,一些中西部省份,尤其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認為,當前是爭取國家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支持的黃金期、關鍵期。圍繞國家明確的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費工程、三大戰略、重大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等重點投資領域加強對接,抓好項目前期和項目庫建設。 江蘇省在省級層面重點培育發展878個工業新增長點,全力推進444項重點技改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新增銷售3億元以上大項目的監控。安徽省對重大項目逐一進行梳理,明確工作節點,進一步加大項目協調和督察力度,力爭上半年億元以上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70%左右。湖北省則重點圍繞294個省級重點項目,認真落實“優先供地”等綠色通道制度,進一步建立完善重點項目與金融機構等對接機制,爭取6月底前開工率達到80%以上。 而在“投什麼”的問題上,各省根據原有産業基礎各有側重。 湖北省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謀劃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建設一批、核準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滾動推進機制。 安徽省強調了6大重點方向和領域,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傳統産業改造升級領域、現代服務業領域、生態環保領域、基礎設施領域、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重點推進項目建設,這些重點領域涵蓋面廣,瞄準前沿發展技術,貼近市場發展需求,有利於其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四川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成都汽車製造、四川石化及下游産業、川東北天然氣能源化工等重大産業基地,切實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 浙江省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完善5億元以上投資項目數據庫,深化2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的服務跟蹤機制,實施“雙千工程”項目計劃,加快建設10個左右新興産業發展基地。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上海市以加快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來擴大投資增長空間,上海市除了啟動老舊住宅供電設施、“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外,按照市政基礎設施“分階段改造升級、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理念,全面有序推進市政管線等市政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 狠抓實體經濟解圍,是實現經濟企穩的關鍵突破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基礎,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在實地調研中體會到,無論是省市地方政府層面,還是企業界,甚至老百姓對於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認識趨同,對於實體經濟質量效益的提高更具迫切性。 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在安徽省座談時獲悉,安徽在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完善幫扶機制,依法依規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加大企業資金支持力度,儘快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在第一時間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適時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實行工商企業基本水價同價。積極搭建銀政企溝通、交流、對接平臺,加大融資性擔保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力度。 湖北省發改委和經信委的有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介紹情況時表示,湖北省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維度更廣更深,如推出穩定工業發展,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緩解企業結構性和季節性用工短缺、緩解項目用地結構性矛盾,緩解發展環境不優等系列政策。督促金融機構規範續貸審批程序和時限,幫助企業“過橋”。根據企業生産和銷售週期,靈活調整政府間歇性資金用款和還款時間。支持企業利用企業債券、創業板、“新三板”和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融資等多渠道融資,尤其是擴大直接融資比例。 四川省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産業這個目標不動搖,構建完善和整合延伸優勢産業鏈,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做優做精一批拳頭産品,投産達産一批重點項目,穩步提升優勢産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重點推進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為全省長遠發展積蓄後勁。 浙江省是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在全省400多萬家各類市場主體中,省屬國有企業只有13家。近年來,該省一方面大力推進以“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為主要內容的市場主體升級,強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積極營造實體經濟回歸實業的政策環境,引導企業脫虛回實。 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環節 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是中央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五項主要任務之一,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得到的反饋是,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潛力巨大,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 一些省市的經濟職能部門對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坦言,“三駕馬車”中有增長點,“三次産業”中有增長點,關鍵要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積極發現和努力培育。 對此,江蘇省發揮科教大省、工業大省“雙優勢”,強化創新驅動。持之以恒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出企業主體,增強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平臺,實現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産業的同步增長,做大新增長點。用好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機遇和條件,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大機遇,培育新增長點。 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滔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採訪時表示,安徽省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主要圍繞謀劃一批重大産業基地建設,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關於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基地意見的推進措施。進一步完善創新支持體系,修訂拓展創新型省份建設有關政策,將政策體系升級到“1+8”,形成覆蓋創新驅動全過程的自主創新政策體系。深入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力爭更多項目和工程進入國家規劃。 浙江省則是研究制訂“萬企創新行動計劃”,加快新産業培育與企業管理創新。一是力爭全年新增百家以上省級以上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研發平臺,推廣百項以上網絡信息技術等重大新技術,推廣百項左右“浙江製造精品”,推廣百項左右智慧製造、協同製造、綠色製造等現代製造模式。二是培育新産業,圍繞重點領域,著力發展信息經濟、高端裝備、時尚和節能環保等一批萬億級産業。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周效門介紹,上海市是以大力推進互聯網經濟發展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把握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機遇,吸引國內外具有高級資質的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入駐,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不斷提升上海外貿能級。二是大力推動“互聯網+”發展,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 廣東省對於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做法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深入推進“廣貨網上行”活動;深挖市場消費需求,出臺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穩定住房消費,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一市一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川省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主要是繼續細化落實支持天府新區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快完善新區管理體制,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推動天府新區全球招商,促進現代製造業和總部經濟、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加速聚集。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釋放經濟內生動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年,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在調研中了解到,8省份能夠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穩定的同時,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改革舉措落地,著力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增強市場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除了一些共性做法,各省份結合自己省情,敢想敢試,力爭尋求效果突破。 更大力度推進簡政放權,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重點清理取消不必要的生産經營準入限制、行業管理規定,規範企業投資前置審批及仲介服務環節;加強縱橫聯動協管,確保已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落到實處。 天津市副市長王宏江談到簡政放權時表示,天津市啟用“一顆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一份清單管邊界”、“一份單卡管通關”、“一個平臺管信用”、“一份表格管檢查”的辦法,統一了各區縣、各部門的行政審批;統一監管大市場、大部門;在全國率先將非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全部“清零”;建立了區域通關中心,使京津冀三地海關之間實現一體化作業。湖北省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研究出臺全省行政審批前置管理辦法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性意見。深入推進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建設,統籌開展省、市、縣三級新一輪權力清理工作,力爭上半年完成省直單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浙江省深化經信系統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推動簡政放權,開展“零土地”技改審批改革,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安徽省特別強調了簡政放權,要求今年7月1日之前,鄉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佈運行,形成省、市、縣、鄉(鎮)四級貫通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體系;全面落實“先照後證”,實現“三證合一”,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有序推進重大改革事項,圍繞經濟體制、金融體制、農業農村、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等重大專項改革,合理確定改革時序,加快啟動一批標誌性、關聯帶動作用強的重大改革。 湖北省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27項年度重點任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先照後證”登記制度改革,加快“三證合一”改革步伐,探索“同城通辦”機制。安徽省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切實抓好16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具備條件的國企整體改制、整體上市,加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設。江蘇省重點出臺的改革落地措施包括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減免稅費、降低電價、清理仲介;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小微企業轉貸方式。 大膽開展先行先試。在此次調研的8省份中,有的區位優勢明顯,有的經濟發達,無論是改革試點的先行先試,還是治省管市的先進經驗都有典型意義。 扭轉外貿形勢,強化國際貿易功能集成,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主要試點任務之一。通過創新海關監管制度、創新貿易發展方式、推進貿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促進貿易發展。 湖北省則明確推出,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重點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展審批服務、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等改革試點任務,進一步加快試點進度,為申報武漢內陸自貿區創造條件。 彰顯市場主體地位,企業主動調整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一些企業家紛紛向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表示,企業應順勢而為,改變自己的格局,跟上産業升級換代的步伐,及時調整戰略。“企業若能勇於創新,調整步調,就會如魚得水,相得益彰;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 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滔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採訪時也強調,“新常態”下必鬚髮揮企業、政府、社會三個車輪的作用,三向聯動,相互推動。 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在天津走訪永泰紅集團時,該集團董事長李德福説,5年前,他的企業就已從房地産開始“斷臂轉型”,目前,他旗下的公司已成國內唯一一家生命細胞企業,同步涉足的還有高端養老産業。 在湖北武漢調研時,人福醫藥集團副總工程師李緒榮對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表示:“企業主營業務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都已經到了一個增速的平臺期,所以我們未雨綢繆,提早對原有醫藥種類進行質量升級,尋求新板塊的可持續增長,從而對衝經濟下行壓力。” 位於安徽馬鞍山市的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於産品銷售的對象主要為冶金、有色等行業,受到這些行業産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企業的生産經營面臨困難,為了培育新的增長點,企業正在發展生産性服務行業,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單純地賣産品,努力尋找利潤增長點。 中國經濟時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李慧蓮 謝光飛 王彧 王南 徐偉 江宜航 唐福勇 趙建中 浦炎 謝建超 孟歌 魏昊星 韓清華 陳婧 王靜宇 王小霞 徐谷明 劉慧 潘英麗 范思立 張一鳴 王永群 劉菲菲 張煒 鄒建鋒 朱菲娜 徐祖賢 張海生 張李源清 張孔娟 唐平 魏開明 唐莉 本篇執筆:范思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