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李克強“微調控”:何時用、用多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7 20:49 來源: 國際金融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微調控”,只針對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不動用大量貨幣投放,不影響大的産業格局和全局性經濟金融指標,因此更加收斂,更加審慎和有的放矢。

    至於微調控效果究竟是微還是強,值得研究。從調控深度來看,定向調控可以是“強”調控。從調控廣度來看,定向調控似乎是“微”調控。關鍵看,何時用、用多少。

    “政府會在此後推出一些有預見性的‘微調控’措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最近的國務院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上,“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實施預調微調。”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緩中趨穩,地區和行業走勢分化日趨明顯,穩增長和調結構雙壓力較大,為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挑戰,必須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

    問題是,如何實現精準有效的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在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會如何貫徹這樣的調控思路?體量大但走勢分化的房地産市場又該如何微調控?

    微調有三大參照係

    一個重要參照是潛在經濟增長率缺口;另一個就是通貨膨脹率缺口;再一個就是貨幣供給增長倍數

中新社 劉震 攝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會議伊始,李克強就開門見山提出希望了解三個問題,“上半年經濟形勢”、“下半年經濟走勢”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還需要採取哪些有利於穩增長、促改革和調結構的措施”。

    在談及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增長減速這一問題時,李克強指出,中國各方仍需設法強化經濟增長的根基,尤其是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這一背景下。對於政府此後將在政策方面有何具體的行動,李克強的部署非常明確,“政府會在此後推出一些有預見性的‘微調控’措施。”

    對於下半年的宏觀政策走向,李克強認為,“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實施預調微調。”

    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告訴記者,要做到科學有效的“預調、微調”,前提是找到“施調”的必要參照。其中,一個重要參照是潛在經濟增長率缺口(即潛在經濟增長率與實際經濟增長率的差額),政策調節要盡可能使其趨向於零;另一個就是通貨膨脹率缺口,鋻於改革開放以來凡通貨膨脹率低於2%的年份都是經濟趨於衰退的年份,高於6%的年份都是經濟趨於過熱的年份這樣一個基本經驗現實,政府調控部門就一定要在這兩個指數發生之前做出放鬆或緊縮性逆向調節;再一個就是貨幣供給增長倍數,即貨幣供給大體為同期GDP增長率1.8-2.3倍的關係,根據貨幣供給高於或低於此倍數做出事先逆向調控。

    施調著力點是需求

    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政策重點應當著眼于擴大國內有效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增長速度為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例行記者發佈會上向記者透露,雖然二季度經濟運行緩中趨穩,處於合理區間,許多指標出現回升勢頭,但促進經濟穩定向好仍要付出很大努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告訴記者,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當前國民經濟中的矛盾很多,但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這是30多年來投資率不斷攀升、消費率不斷下降的結果。需求不足與産能過剩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生産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我們成功地解決了計劃經濟下的‘短缺’難題,但對市場經濟下的‘過剩’尚缺乏深刻理解,更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呂政也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面臨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政策重點應當著眼于擴大國內有效需求。

    貨幣政策更加定向

    下半年,貨幣政策會更側重於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創新型工具和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等定向調整工具的操作力度會明顯加大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貨幣政策開始預調微調。去年11月22日第一次調低利率;今年春節前大幅調低準備金率;3月1日又再次降息;4月19日,央行宣佈降準1個百分點,並對小微企業、“三農”等特定領域的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力度之大實屬超出市場預期;央行在6月底時再度降息,併為部分金融機構定向降準。

    在央行連續降準降息,以及其他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推出之後,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等經濟數據開始回升,社會融資規模、M2等金融數據也在4月份“觸底”之後連月回升。

    “總體來看,金融和經濟一樣,在逐步企穩回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對今年6月和上半年經濟數據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盛松成認為,隨著各項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充裕。下一步,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基調,但會更加注重實施更為精準有效的調控方式,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發佈的報告認為, “下半年,降準降息幅度和頻率將明顯低於上半年,創新型工具和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等定向調整工具的操作力度會明顯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主管《金融時報》7月17日頭版刊文稱,下一步,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基調,並可能會更側重於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

    具體來説:一是根據經濟運行需要,適時加強流動性管理;二是發揮新型工具定向調控的作用,同時注重市場預期管理;三是加快培育貨幣政策基準利率的有效傳導體系,解決利率傳導機制的“中梗阻”問題;四是調整不良核銷、信貸控制等政策,逐步緩釋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定;五是關注資産價格波動,謹防由此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樓市強調穩字當頭

    樓市新政調控效果如何,尚待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樓市新政沒有採取激進舉措,著重強調的是一個“穩”字,各類微調控“工具箱”被穩健地打開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坦言,總體看,近期宏觀政策是溫和的、連續的,其變動仍屬於預調微調的範圍,已出臺的政策並非要讓經濟重回粗放式增長的老路,而是為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尋求更佳平衡。

    對於這段話的理解,可以從房地産市場的微調控看出端倪。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産市場的表述是,“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

    當年,部分城市取消限購。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弱化調控力度,“房地産政策將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

    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調控”、“限購”、“限價”等字眼也消失,變成了“分類指導”、“穩定住房消費”和“市場調節”等。

    從目前情況看,自3·30新政以來,全國樓市似乎已回暖,但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撰文稱,並不能簡單得出結論認為,房市已經出現了趨勢性的新繁榮,“減少經濟增長對房市依賴度的傾向仍然存在。另外,不同城市也出現趨勢分化,如三四線城市由於供大於求的情況比較突出。”再如房産稅預期、對公共部門和國企住房腐敗的治理等,也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住房購買和持有的衝動。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當前要“穩經濟”,先要面對兩大不確定性因素:一是地方政府發債和置換以及PPP(公私合營模式)項目的推廣能否解決地方基礎建設投資的資金來源問題,另一因素是房地産市場成交回暖能否持續以及能否在年內帶動房地産投資回升。

    對於下半年樓市微調控舉措,連平認為,“後續通過穩樓市來穩經濟的政策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放鬆空間應該不大,主要是通過個人房貸、公積金貸款、交易稅費以及限購政策等方面支撐房地産回暖。”(記者 吳婧)

點擊進入中國經濟“半年報”專題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