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經濟述評:發展底氣從哪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2 09:50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導讀】經濟之聲“2015年中經濟述評——轉型與轉變”第三篇:發展底氣從哪來?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年中剛過,中南海舉行了今年第三次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這一次的座談會有些特殊——與往常“國企雲集”、“重工扎堆”不同,參會的幾家企業主要涉及互聯網、無人機、環保、電商等新興領域。

  會上,李克強總理向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提出問題:

  李克強:我就想問一下,企業上半年的銷售額變化情況?

  張近東:1-6月的報表,增長了30%多。

  李克強:去年我聽説你們相當艱難,現在通過線上轉型以後競爭力比以前更強了。也就是説“互聯網+”的發展並沒有擠垮實體店,反過來,實體店適應形勢的發展,增強了競爭力。

 張近東:對,增強了。

  李克強:好,你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

  企業是經濟的風向標。來自企業的好消息,正在匯聚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企業200萬戶,同比增長近20%,平均每天註冊新企業1.1萬戶。現在,每15個廣東人中就有一個老闆,每41個浙江人就有一家企業。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南入口,一塊100多平方米的戶外大屏幕上,各路創業者信心十足;街道邊,“3W咖啡”“車庫咖啡”等明星咖啡店大量匯集。

  如今的中關村,已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電子産品集散地。這裡,每一個半小時誕生一家企業、每16分鐘申請一項專利、每1分鐘收入464萬元,成為中國創業創新最為活躍的地區。

  新興産業幹勁十足,傳統製造業也不甘示弱。

  浙江諸暨,是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國最富的十個縣級市之一。登上福布斯,靠的是襪子這個傳統産業。一年生産258億雙襪子,佔到全世界産量的三分之一,諸暨是怎麼做到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笳兵總結:機器換人。

  趙笳兵:一台機械和這一個人工,就能夠取代我們原本用手工勞作大概10個人工的這個勞動量。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這個數字大約是發達經濟體的3.2倍,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1.6倍。

  通過結構調整,新興産業正在釋放“新動能”,傳統産業正在挖掘出“新潛力”。對此,經濟學家形象地比喻為,中國經濟仍有“大量低垂的果子可以收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説:

  吳慶:經濟增長幅度是超過預期的,結構調整是持續地進行的。第二産業同比增幅才只有百分之六點幾,第三産業達到百分之八點幾,第三産業規模增速持續高於第二産業。這種差距繼續持續下去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第三産業比重還會進一步加大。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重大論斷,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

  在求新與求變中,發展的底氣從哪來?答案很明確:實體經濟興,基礎就牢;實體經濟強,底氣就足。

  實體經濟是支撐中國經濟的脊梁。“脫實向虛”則容易形成資産泡沫、威脅金融穩定。幾年前的美國金融危機、眼下的希臘債務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過分注重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惡果。

  實體經濟怎麼興起來,並且變得更強?一枚小小的公章也能説明問題。在東北某地級市,一家企業負責人因準備相關材料,需要到安監局蓋章審批。但是負責蓋章的副局長説,我安監局需要5萬塊錢贊助,他要是不行,這章我不給蓋!

  這位企業負責人的“蓋章遭遇”,折射的是一些地方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的現實。從小的方面説,它提高了企業的發展成本;從大的方面説,它阻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和步伐,説到底對實體經濟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全國首個行政審批局現場,擺滿了要廢棄的109個公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拿起其中一枚説,這章做得多結實啊,不知曾經束縛了多少人!在總理的見證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個長方形的箱子裏。總理特別叮囑:這些公章一旦封存,絕不能再打開,要讓它們徹底成為歷史。

  發展實體經濟,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首先就要鬆開“看不見的手”。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至此,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説,取消審批直接釋放了企業活力。

  鄭新立:行政干預的環節少了,完全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上什麼項目,生産什麼産品,可以極大地激發企業創新和投資的活力。企業盈利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他們可以有更多的錢去購買消費品;對於企業來講,生産的産品有更多人購買,他們就可以加緊生産産品,促進企業的發展。

  不僅僅是簡政放權,上半年,一系列的舉措都直接助力實體經濟。為了破解融資難、打通貨幣到實體經濟的通道,央行三次降息、兩次降準,存貸比75%的紅線隨後也被取消,實體企業貸款變得更容易了。

  我們還看到,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也進一步拓寬。上半年的統計,全國新三板掛牌公司新增近1500家,是2013年全年掛牌公司數量的近4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判斷,培育實體經濟還有政策潛力,定向調控,精準發力依然可期。

 辛鳴:定向調控是什麼?就是給予中國經濟發展中需要重點扶持的企業、産業和項目政策上的支持,但是在定向調控的過程中,不同的區域、企業和産業會出現不同的訴求,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企業轉型和升級,要求用不同的政策區別對待。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在中國的現實國情下,改革創新不是不要實體經濟,而是要把改革創新更好地融進實體經濟,這也是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老老實實搞好實體經濟,培育一批有效益、有質量、有核心競爭力的實體企業,這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最牢的基礎,也是最大的底氣。(記者陳蕾)

點擊進入中國經濟“半年報”專題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