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華社引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話説: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走在世界前列”。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8月30日報道,李克強是8月28日在官方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上述講話的。他強調,中國政府為穩定市場採取的措施“效應不斷顯現”。 報道稱,經過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後,中國經濟增速近年來已經放緩。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基本達到了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8月28日刊登題為《在中國問題上沒有理由恐慌——只需謹慎》一文。作者為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門哈特。文章稱,一些人正在發出中國將崩潰的警告,其他人則認為這種説法不過是歇斯底裏的表現。對於中國經濟的估計幾乎和中國股市一樣大起大落。但是應當兩方面意見都聽聽。 文章認為,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的情景仍然離中國很遙遠,增長速度放慢也未必會導致全球災難。據德國央行——德意志聯邦銀行估計,未來兩年內,如果中國的真實國內需求比預期數字低9%,那麼德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就將下降約0.3%。 文章稱,世界正變得對風險越來越敏感。全球股市的波動是這一點的清晰反映,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硬著陸——即經濟增長率突然大幅下滑——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過去五年裏,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30%。 近幾十年來,中國呈獻了一場令人目眩的經濟追趕,其特點就是勞動生産率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在工業和服務業部門尋找工作。生産率也受到政府改革的提振,市場日漸自由化。這個進程仍然遠未到達盡頭,但是進一步的生産率提升將更加溫和。 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達近50%。但是現在,北京希望減輕對投資的依賴——確實,它必須這麼做,因為依賴投資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相反,它導致産能過剩和投資方向錯誤。為了應對這一點,政府希望促進個人消費——這導致工資開支增加——並減少出口(中國模式的另一大支柱)的競爭力。隨之而來的增長減速不僅是在意料之中,而且是有意而為。 文章稱,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中國激動人心的增長總是具有製造動亂和挫折的潛質。以房地産為例:對住宅市場的大規模投資是經濟繁榮的一大推動力。與此同時,整座整座無人居住的“鬼城”正逐漸為人所知。 或者來看看企業的債務問題。現在的企業債務佔中國GDP的比例超過170%。太多的投資是通過信貸方式獲得的。最後還有近來讓人頭暈眼花的股市繁榮。無論對北京還是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新出現的。 但問題是,現在有了哪些變化? 文章稱,經濟奇跡的最重要支柱似乎在搖晃,這個支柱就是世界對中國領導層的如下能力——即在管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內經濟轉型的同時還能不造成任何巨大破壞的能力——的信心。沒有西方政客被認為能一面對經濟事務進行計劃中的干預、一面還能堅持不懈地促進繁榮和避免危機。然而,世人過去幾乎對中國懷有無限的信心,認為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將會奏效。無疑這是由於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它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派上用場,以及中國長期的成功。 但是,中國政府目前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想要給予市場更大的支配權,讓危機自然而然地過去。另一方面,它進行了干預——正如人們所看到的它對人民幣貶值或股價暴跌所進行的應對那樣,同時也顯示它並不總是能化腐朽為神奇。 文章稱,國家干預的力度越大,對中國經濟是否健全的懷疑就越多,附帶效應也會增多。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商而言是好消息,但是它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問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如果以美元計算,中國現在的企業債務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 文章認為,沒有理由恐慌,中國今年將實現7%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從長遠看,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然而,謹慎也是有道理的。 文章稱,或許股價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是對此前泡沫的修正。就連中國經濟也會遇到輕度挫折和嚴重挫折,沒有聰明的經濟政策可以避免這一點——在中國不行,在其他任何地方也不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