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 “事實證明,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惠及世界。目前,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30%左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宋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普遍啟動了去杠桿進程,但中國則從2009年到2010年開始了快速的杠桿化,並實現了10%左右的經濟增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以上。目前,中國也進入了去杠桿階段,經濟增速降至7%左右。但對世界經濟的復蘇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宋立指出,我國經濟總量已今非昔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經濟實現了7.3%的增長,這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數字,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這一增量超過中等發達水平的土耳其等國2014年全年GDP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可持續性的。因為人口紅利正轉變成人力資本紅利,隨著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可以抵消人口紅利減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更主要的是我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創新紅利和改革紅利將支撐經濟可持續的增長。同時,中國城鎮化進程在加大推進,過去的城鎮化是勞動力的城鎮化,現在的城鎮化是消費者的城鎮化,農民變成市民就會有住房等消費需求,未來消費需求會大幅上升。 中國老百姓對經濟發展前景是樂觀的。所以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消費需求結構也在不斷升級。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大幅增加,去年超過1億人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中國遊客出國既“遊”且“購”,拉動了全球消費增長。 宋立指出,中國改革的過程是不斷擴大開放的過程,也是不斷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復蘇作用還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外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商務部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1-7月,中國的對外投資依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速度。其中,非金融類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635億美元,同比增長20%。股權和債務工具投資537億美元,同比增幅在27%。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二是在全球總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是國際需求的重要提供者,並將繼續成長為全球核心市場。從海關總署不久前發佈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21億噸,增加9.8%;成品油2048.6萬噸,增加4.1%;進口糧食8350萬噸,增加24.4%;初級形狀的塑料1735.8萬噸,增加2%。中國外貿進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降低。(記者 張翼)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