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從“管資本”入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0 08:2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打印本頁

上周,期待已久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終於正式公開。洋洋灑灑1萬多字,最關鍵的無非是這3個字——“管資本”。這3個字決定了國有企業究竟改什麼、怎麼改、往哪個方向改。可以説,是整個文件的靈魂。 

  從這3個字入手,《意見》所要改變的,除了讓國有企業走向市場,走向競爭,更重要的便是要改變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從目前管理體系而言,國有企業的出資人,在中央是國務院,在地方是各級政府。實際是全民所有。但是,出資人並不負責具體的運營和管理。管理者是各級國資委,運營是國有企業經營團隊。

  以往問題就出在這裡。對於各級國資委而言,是代表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所謂的管理,既有人事、財務的管理,也有經營業績的考核。換言之,就要管人事,也要管財務,更要管資産,是一個標準的“婆婆”,啥事都要負責。但是,國資委並不負責具體的運營,也不負責具體的投資決策。投資失誤了,國資委要負責;國有資産流失了,國資委有領導責任。

  有責任就會有壓力,國資委就不得不干預國有企業的運營。於是,不少國有企業就面臨一個尷尬:明明這個決策並不符合企業利益,但就是要作這一決策,因為這是國資委要求的。十八大以來的國企反腐也一再證明,正是這樣的體制,讓不少人有了鯨吞國有資産的可能,甚至是變國有資産為個人家産,進行利益輸送。因此,管理體制,不得不改。

  所以説,國企改革的核心,在於改變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而改體制的核心,是改革國資委的管理。也就是上面所強調的,從什麼都管變為“管資本”為主。

  這樣一種轉變,使得國資委在本質上,將成為代表“出資人”的“投資人”。也就是説,國資委將成為投資集團,或者在其下面成立投資集團,作為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國資委只負責提名董事,而不負責國有企業具體的管理人選。具體的運營,則由企業內部負責。從而,運營權和管理權相分離,分屬不同的主體。

  當然,對於國資委而言,這並不等於“削權”。恰恰相反,是“放活”。這樣一種改革,意味著國資委有更多的施展拳腳的空間,無論是對國資委而言,還是國有企業而言,都是一種解放。

  這樣的管理模式,意味著大部分國有企業即使“含著金鑰匙”出生,也需要投身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與其他市場化企業競爭。溫室中養不出萬年松,庭院裏也跑不出千里馬,市場競爭才是活力之源。改革國資管理體制,目的還是讓國企在市場中迸發活力。(林亦辰)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