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述:“雙創”關乎中國經濟未來前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3 13:43 來源: 參考消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台灣《聯合報》10月22日報道】題:上海自貿區金改 李克強促加深試點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範圍內和已有經驗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程度,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這將擴大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項下的跨境使用,意味著大陸將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

    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確定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以定向結構性減稅拉動有效投資、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産業升級;並決定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企業創新驅動將享有減稅大紅包。

成增長動力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題:如果沒有創新,中國將“達不到增長預期”

    中國並不總是創新理念的代名詞。相反,這個國家通常更被視為依賴其他國家的想法,利用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更低廉的價格大規模生産相同的産品。

    然而,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昨天發佈的報告稱,如果北京想要在未來十年達到5.5%至6.5%的年增長預期,創新就必須要佔中國經濟增長的多達一半。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推動力正在減弱。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新報告説,隨著勞動力和資本這些傳統生産因素帶來的增長不斷放緩,創新將決定中國是否能在今後十年維持經濟增長。

    該研究所的估計顯示,中國將需要加快創新步伐,以便從現在到2025年間實現5.5%到6.5%的年經濟增長率。

    報告中使用“多要素生産率”作為創新的替代術語。多要素生産率指的是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産因素之外的因素創造的産出。實際上,多要素生産率帶來的增長在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中所佔份額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的接近一半下降到過去5年的約30%。

    該研究報告説,它需要增長到35%到50%,中國才能在今後十年享有5.5%到6.5%的年經濟增長率。

    報告稱:“中國能否較好地處理迫切的創新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今後十年的經濟道路。”

已初具優勢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1日文章】題:中國的最新貢獻——創新商業模式

    中國曾經以廉價勞動力聞名。現在,它有了其他東西來貢獻給世界——創新商業模式。

    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的管理合夥人李宏瑋説,中國每年新增數億智慧手機用戶,這為企業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通過將社交應用軟體同虛擬貨幣和虛擬物品結合來測試新的商業模式。

    普誠華信息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林凱西表示,小米和一加科技等中國企業,因為向消費者進行直銷和幾乎沒有庫存而受益。

    林凱西説,他的公司正試圖將這種低庫存的直銷模式介紹給客戶。該公司幫助企業製造、包裝産品,以及從中國的工廠向全球供應産品。他説,對於能直接向消費者出售産品的企業,它們的資本會更有效率,面臨的風險也較小。

    李宏瑋説,中國企業能通過各種應用軟體直接吸引中國6億智慧手機用戶,同時它們又能方便地使用一條主要位於中國的供應鏈,這是中國企業的優勢。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10月20日報道】題:中國很快將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

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更多的服務業和消費將取代過去一些年裏經濟高度依賴的出口和投資。被人們廣泛討論的問題是:中國能成功完成大規模經濟轉型嗎?很多德國工業企業高管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至少,德國施陶芬諮詢公司發佈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了這一點。根據它的調查結果,德國工業界的決策者們認為,中國到2020年甚至就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屆時,將不僅超過德國,還將超過美國。

    “中國顯然處在超車道上。儘管經濟繼續降溫,但這一點不會改變,”施陶芬諮詢公司董事會成員馬丁·哈斯説,“因為中國正發展為創新工廠。在政府支持下,企業正竭盡全力通過數字化和工業網絡化實現跨越式經濟發展。”

須更大突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2日文章】題:中國創新——報告説現在面臨困難部分了

    迄今為止,中國的大部分創新工作都是比較容易進行的。中國在漸進性創新方面成績顯著。這類創新使得手機等消費産品變得更好、更廉價。事實證明,中國還善於改進製造流程,並讓供應鏈變得更有效率。

    但是,中國在“更具挑戰性”的創新領域成就有限。更有挑戰性的創新要依賴科學或工程領域的突破。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對中國創新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報告提到,中國智慧手機生産商小米如何利用用戶的反饋來迅速改進産品,以及微信增加網上支付功能的速度如何比“臉譜”或其他西方同類服務更快。中國製造業的規模也使得中國在研發高效的生産流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在工程和科研領域的更重要創新一直是一項挑戰。雖然中國在高鐵等一些工業領域中有所作為,但它在汽車等行業領域仍需努力。

    報告還説,雖然中國産生了大量專利並培養了很多博士,這些卻沒有轉化為成功的商業産品。報告估計,2025年前,服務業和製造業創新可能每年為中國經濟貢獻1萬億到2.2萬億美元。那麼工程和科學創新能為中國創造多少價值?報告決定對此不作估計。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