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提出,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會議提到,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會議還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 上證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權威專家就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進行了深入解讀。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 五大政策配合結構性改革 【上證報記者 陳俊嶺】 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在“出口”、“投資”貢獻乏力之際,“消費”正異軍突起成為經濟轉型中的最大貢獻力量。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擴大總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至更加顯要的戰略高度。 “改革正在慢慢見效,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逐步的推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北京星石投資董事長江暉表示,以投資為主導的傳統行業正在慢慢萎縮,但以消費為主導的新興産業,正在慢慢崛起,同時呈現出不可抗拒的上漲力量。 無獨有偶,上海朱雀投資董事長李華輪也認為,2016年與過去幾年最大不同是中國經濟可能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相對於“需求側”改革的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國各方面的要素生産力。 來自宏觀層面的數據,也印證了經濟結構轉型的軌跡———2015年,GDP雖然出現了緩慢下行,但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增長貢獻率卻已經高達58.4%,預計到2016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65%左右。 波士頓消費者洞察智庫與阿裏研究院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人口、社會和科技發展等因素將為中國消費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對服務和高端産品的需求將急劇增長,網絡購物的增長將為更多産品開闢更大的市場。 “儘管中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仍有望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魏傑鴻預測,到2020年私人消費將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而上層中産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這三股新力量將推動中國消費經濟的轉型。 在江暉為代表的投資界人士看來,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進,這意味著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但這並不是要摒棄需求側改革。在新經濟的力量還不足以托起經濟總量的過渡時期,政府並不會貿然放棄舊經濟,實施休克療法。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政府已經開始加速推進托底了,只是效果略有滯後而已,目前已經看到了一些苗頭,11月份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産投資已經出現回升的勢頭。簡單説,目前的政策就是“托存量、加增量”。在這個導向下,托底會帶來的經濟企穩,改革逐步見效會帶來新增的上行力量。 “我們堅定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的長期向上拐點將在2016年出現,之後經濟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上述投資界人士判斷,在積極財政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中國經濟的結構以及企業的生産效率將不斷改善,代表新經濟各個領域的領袖公司和成功轉型公司依然是中長期的主戰場。 關鍵詞:積極財政政策 提高赤字率應結合供給側管理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上證報記者 李苑】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蔣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擴大赤字率和供給側管理要結合,要把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優化供給、創新驅動,這是實現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一個根本性措施。 中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4年,財政赤字率分別為0.6%、2.8%、2.5%、1.8%、1.5%、2.2%和2.1%,其中2009年時達到最高,但一直保持在3%以內。 2015年的實際赤字率有多高?按照全國兩會通過的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率約2.3%,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赤字規模為1.62萬億元,比2014年增加2700億元,中央和地方財政赤字規模都有所增加。 長江學者教授林木西説,現在積極財政政策遇到一些困難,中央一般預算收入和過去相比是減少了。過去都是10%以上,今年上半年僅增加了4.7%,支出增加了10.6%。再一個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也面臨著比較大的缺口。另外,貨幣政策等也出了很多措施,也遇到一些瓶頸,此時需要財政政策出手來相互配合。 今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曾提出,要反思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是絕對科學的標準。這被解讀為赤字率紅線調整的信號,政府可能大量增加投資。 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我國使用歐盟標準並不一定合理。階段性擴大財政赤字率意味著財政政策可能會有更多的空間。一方麵包含更多有效投資項目的開展,另一方面減稅也有一定的空間。積極財政政策能夠增加額外需求,不管是通過減稅還是增加投資的方式,使得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動能還是必須的。 赤字率的合理額度是多少?“企業一般的債務上限是80%,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比政府面對的風險要大,政府面臨的是經濟風險。一個經濟裏面有很多的行業,相對來説比較穩定。財政債務從美國的經驗看,過去20年一直和GDP總量大小差不多,運行還比較好。我們國家按照這個標準一查的話就是還能開發多少空間。”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上證報記者説。 關鍵詞:去産能 絕對性過剩産能加快出清 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併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産能過剩。 【上證報記者 李雁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産能。業內人士就此指出,化解産能過剩需要一攬子政策聯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近日表示,當前,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問題進一步凸顯。特別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也包括船舶,這幾個行業産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形勢比較嚴峻。 以鋼鐵行業為例,數據顯示,2003年産能近3億噸,2012年産能已經突破10億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産能已經接近12億噸。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最新研究表明,預測2015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預測2016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48億噸,同比減少2000萬噸,同比下降3%。 這説明過去集中審批、管控競爭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産能過剩。業內人士表示,必須看到,因為産能過剩的行業往往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經濟穩定等問題。另一方面,現在過剩的産能不僅僅是落後産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産生的大量先進産能,這些都是目前産能過剩政策調控無法根本解決的關鍵問題。 因此,化解矛盾的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準入,推動産業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聯動,嚴控産能無序擴張,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壓縮現有産能,推動企業發展,提高産業集中度。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表示,化解産能過剩首先要允許企業“退出”。“如果僵屍企業不能退出的話,對於提高資源效率會有很大的約束。” 在黃益平看來,供給側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把失去的競爭力,尤其是在過剩産能僵屍企業上的資源釋放出來,讓它們支持新的、有競爭力的産業。 在這個問題上,中央的態度已十分堅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僵屍企業”、“絕對過剩産能”的企業狠下刀子,並提出下決心選幾個産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下手”。 馮飛表示,工信部正在組織相關行業制定分業施策的方案。比如鋼鐵産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這個過剩是一種絕對性過剩,該退出的要加快市場出清。 關鍵詞:去庫存 房地産去庫存打出“組合拳” 化解房地産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上證報記者 于祥明】 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向上證報表示,化解房地産庫存,其實質就是穩定中國經濟。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來看,部分內容超出業內外預期。其中,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對農民工“新市民”的“組合拳”。陳晟指出,只要政策能真正落地,讓“新市民”安心在城鎮落戶居住,那麼房地産高庫存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事實上,住建部日前召集了地方房管部門研究去庫存方案,其中便提到要促進農民購房、拆遷補償方式變動以及加強商品房管理等內容。其中,促進農民購房是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農民工的潛在購房需求非常大。今年2月,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民工總量2.7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億人。1.68億農民工中沒有在城裏買房安家的還有1億多。 《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測算稱,按照未來5年1億人城鎮化計算,如果70%家庭人口在城鎮購房(人均33.3平方米),每年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購房需求可達4.6億平方米,未來5年總共23.3億平方米。目前存量房産28億平方米,確實能夠消化。 陳晟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其核心是鼓勵大家持有住房,並進行資源再配置,以求化解庫存。為此,他預計政策還會有進一步的細化“組合拳”,例如包括給予專門用於租賃的住房用地的價格上的優惠等等。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向上證報表示,中央已經明確了房地産去庫存是要打的一場硬仗,他建議可以從“緩開發”、“寬政策”和“盤活市場”三個方面發力,打出一套“組合拳”。 其中,“緩開發”是為了減少房地産增量以降低對已有庫存量的壓力;“寬政策”是要降低門檻兒,以求讓更多的有潛在購房需求者進入市場,消化庫存;所謂“盤活市場”,就是要打通並融合保障房和商品房,以便消化部分商品住房庫存。對於“將鼓勵房地産開發商降低房價”,王玨林表示,政府可以通過減免稅費等政策,降低開發商成本,從而鼓勵其降低房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必然有助於改變房地産的低迷狀況。”王玨林説。 多位專家分析,房産調控將和城市群佈局與經濟帶建設協同進行,預計明年三、四線城市將加快去庫存步伐,一線城市的樓市也將回暖。 關鍵詞:去杠桿 繼續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置換 去杠桿方面,會議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會議還提出,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 【上證報記者 袁盼鋒】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6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總規模為24萬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5.4萬億元。 對存量置換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近期撰文稱,出於對減少市場衝擊的角度考慮,有可能會設置一定期限的過渡期來完成置換工作;如果考慮三年的過渡期,則每年置換債券發行規模約為4萬億至5萬億元。 惠譽方面也預計中央政府將繼續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規模,由今年的3.2萬億元增至每年的3.2萬億-4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接下來,去杠桿一方面是通過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另一方面是通過發展直接融資,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同時,降低企業的杠桿水平,包括後續註冊制的推出,也在去杠桿的政策範疇之中。 對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曾剛表示,2016年,金融風險防範將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金融體系交叉風險、民間融資風險等三個方面。雖然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總體可控但上升的趨勢不容忽視,商業銀行應該加快處置風險,提高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目前,分業監管的體系不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隨著資金跨市場流動加強,交叉風險已經越來越明顯,監管體系層面,將會進一步做好監管協調,通過監管體系改革更好地適應跨市場金融活動的監管,防範整個金融體系風險。 在他看來,打著互聯網旗號的民間金融風險逐漸暴露,個別體量並不小,影響較大,監管層應該儘快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制定規則加強監管,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 關鍵詞:降成本 企業降成本亟待結構性減稅 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上證報記者 姜隅瓊】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減輕企業負擔意味著繼續推進結構性徵稅,包括提高直接稅比重,增強可操作性,而不是全面減稅。 “減輕企業負擔,除了下調宏觀稅賦外,調減企業非稅負擔更關鍵,包括下調不合理收費、社保繳費調減、減輕企業綜合負擔,如紅頂仲介尋租帶來的綜合成本,以及更有效融資支持中小微企業,輔以政策性金融、産業基金等配套改革措施。”賈康強調説。 供給經濟學派的典型主張之一,就是刺激生産必須減稅。目前,結構性減稅和降低融資成本政策建議已成為主流。據報道,發改委等部門已展開調研,不久後將推出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的相關措施。不過,在具體操作中,專家對落地政策的優先級還有分歧。 “前些年減稅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説研發費用扣稅,以及小微企業暫緩增值稅等,但都是局部地區的毛毛雨。現在産業太困難了,需要普降甘霖。”國研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測算,去年國內增值稅約3萬多億,如果降兩個點的增值稅,就是減稅三四千億,壓縮10%的全國行政事業辦公費用足夠彌補財政收入下滑。 賈康進一步介紹,結構性減稅可以做的措施有,加快完成營改增徵稅工作,下一步,以問題導向,設計優化調整方案。支持中小微企業可以做的減稅措施,包括加速折舊,研發投入抵免所得稅,鼓勵創新等。 至於已做出的決策如何落實,國稅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曾在多個場合指出,減輕企業稅費力度,當前最主要要做營業稅改增值稅。原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還有五六千億沒減,改革越推遲,分母越大。民營企業有很多投資項目,但一直在等待政府營改增靴子落地,以分享改革紅利。此外,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總量約15萬億,可以降低社保繳費率一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善企業經營效益,提高職工收益,對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有較大刺激作用。 關鍵詞:國企改革 2016將是國企供給側改革年 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上證報記者 王雪青】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會議內容可見,明年的經濟工作將以調結構為主題,化解産能過剩為重點,由政策發佈年轉為改革落地年。而在調結構、化解過剩産能方面,因國企在相關行業佔比最大故將成為改革主體。可以説,2016年將是國企的供給側改革年。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産能過剩,如何化解國內産能過剩問題就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課題,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嚴峻挑戰。除鋼鐵行業外,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有色金屬、建材、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的産能過剩問題也相當嚴重,而在這些領域,國企都佔據多數,係改革主體。 對於國企去産能和解決僵屍企業,主要可有五大路徑:一是從解決僵屍企業入手,關停並轉,用産權轉讓、關閉破産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剝離出來,重組合併,重新配置資源;三是用“騰籠換鳥”的思路去換産品、換技術,換新的運營方式,提供有效供給;四是擴大出口,開闢新的市場,從需求端加快去産能;五是加快産能輸出,在供給端消化産能。 而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本次會議圍繞“結構調整”的主題,重點強調了“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説明這兩項工作將是明年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兩類公司的定位即通過“三個一批”調整行業結構,故將是明年工作的當務之急。而壟斷行業改革則將以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等行業為主。 關鍵詞:對外貿易 外貿開放領域的五顆“定心丸” 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産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上證報記者 趙靜】 業內認為,之所以把上述任務作為明年的工作重點,是為了給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工作開出五顆定心丸。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經濟部副主任白明對上證報記者指出,未來中國需要拓展國際空間,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這中間逾越不過“優進優出”,即優化我國的貿易結構,這是必須要走的路和其他外貿工作的基礎。 “其次,會議指出我們目前迫切需要應對的事情,如‘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這是因為如果不參與就會陷入被動,例如TPP對我們産生的影響,在剛結束的WTO第十屆部長級會議之前和之中,美國對多哈回合機制提出質疑等,都使得我們目前面臨了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因此積極參與全球的經濟治理非常有必要。”白明説。 再次,“一帶一路”將是未來方向。白明表示,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後的前一兩年主要是在爭取共識和計劃的相互對接,未來則是項目落地,其中包括國際産能合作,也要與“一帶一路”密切結合。 四是面臨當前的形勢和壓力,需要尋求新的突破,如在上海自貿區等自貿區建設的工作上還需要做進一步工作。 五是解決了外資是否還用的疑惑,為外資傳遞、增強了信心。 白明表示,未來的全球化進程中,作為貿易大國的我國,在剩餘國際市場只會越拓展越艱難,方向是向貿易強國轉變,因此未來的重點工作是為貿易強國鋪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點,也是解疑釋惑的定心丸。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