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殲滅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3 07:1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處置“僵屍企業”不能再拖,吃止痛藥和簡單輸血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必須痛下決心實施“外科手術”

最近一段時間,經濟學界都注意到了“供給側”這一新提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了重點部署,將其表述為“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讓這一概念清晰地浮出水面。

為什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此重要?這是因為,當前,我們的需求正發生重要變化。隨著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傳統消費需求飽和,大量傳統産業出現嚴重産能過剩,存量供給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對各類消費需求的性價比、安全、質量等要求也水漲船高,但消費品供給規模有餘而品質不足,導致人們要出國去買奶粉、買馬桶蓋甚至藥品、牙膏。同時,隨著衣食住行為主的消費實現了基本滿足,老百姓的消費升級明顯加快,向個性化、高端化、服務化發展,新需求很多,有效供給還難以跟進。

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和不平衡,正是我國經濟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給側,主要表現為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重大變化而做出及時調整。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中央此次提出“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著力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就是分別從戰略和戰術層面給出了具體思路。

當前最為緊迫的是化解過剩産能。産能嚴重過剩,首先會直接導致大量産品滯銷、庫存高企、價格持續下降。而持續的價格下降,不僅會引發通貨緊縮和債務緊縮,也會引發價格惡性競爭,令企業平均利潤和邊際利潤大幅下滑。最後,由於實體經濟整體效益下滑,過剩産能掩蓋下企業優劣難分,大量資金為躲避風險而流向虛擬經濟,在加大金融領域杠桿的同時,也加大了金融風險。可以説,産能過剩已經使生産、流通、分配、消費過程整體循環不暢,阻礙了資源的優化再配置。

五場殲滅戰中,如果“去産能”是首要戰場,那麼加快處置“僵屍企業”就是關鍵一役。所謂僵屍企業,主要是那些處於停産或半停産、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而存續的企業。“僵屍企業”是過剩産能問題最嚴重、最集中的體現,在地方面對著保GDP、保就業、保穩定壓力,銀行不願不良貸款顯性化,法院不願或能力上不支撐大規模破産清算等多重背景下,若市場出清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就可能使過剩産能的化解成效不及預期。

這個問題拖得越久,風險就越高。吃止痛藥和簡單輸血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必須痛下決心實施“外科手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制定實施一整套政策方案,實現“積極穩妥”的化解。這意味著,對地方政府而言,對扭虧無望的企業,不能搞保護主義;對司法部門而言,要為依法實施市場化破産程序創造條件;對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而言,要積極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對財政、金融、社保等部門來説,需要制定財稅支持、不良資産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當然,實際實施中,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有序,不強行搞一刀切,儘量將經濟社會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處置“僵屍企業”是繞不過的坎,也是一場需要各方出力的“人民戰爭”。去掉無效低效産能,社會再生産就有望實現良性循環,就能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經濟發展獲得新的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 陳昌盛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