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有何新意 如何發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8 07:3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供給側改革,究竟有何新意?如何落實?

問題導向:抓住經濟領域主要矛盾

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多次提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進一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我感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理論上的創新性概括。”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困難,與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因的影響有直接關係,但更為重要的內因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原因。供給側改革恰恰抓住了當前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

“綜合分析,明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可能更加嚴峻複雜,困難可能比今年更大。”在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徐紹史再次強調了“結構性”問題的突出性——新産業新模式在成長,新的發展動能在孕育,但新舊轉換“青黃不接”。總的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經濟週期的探底階段、工業化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過渡階段、國際比較優勢從勞動向資本和技術轉變的重要階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增長動力轉換,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戰略眼光:五大任務有前瞻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的主要任務,其中包括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王遠鴻認為,五大任務在政策上做出了前瞻性安排,體現了戰略眼光。去産能,當前主要的難點是工業産能過剩問題突出,特別是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行業矛盾更嚴重。這就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對“僵屍企業”分類有序處置,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産清算來實現市場出清,特別要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防患引發社會風險。

從去庫存看,目前商品房待售面積居高不下,相對於現有戶籍人口供大於求,如何激發2億多城鎮非戶籍人口的消費潛力至關重要。“房地産一頭連著投資、一頭連著消費。”王遠鴻指出,下一步,一是要推進落實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業轉移人口形成在就業地買房和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二是要通過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將部分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房,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實施城鎮舊房改造等措施釋放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三是要利用房地産調整時機,促進房地産企業的兼併重組。

此外,從去杠桿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包括“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等。對此,王遠鴻指出,下一步,需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探索完善健全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化發行和定價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創新思維:多措並舉推進改革實施

當前,圍繞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任務,一系列務實舉措正在推進——

針對“降成本”,國家發改委將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仲介服務收費,出臺降低電價的合理方案;圍繞“去庫存”,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針對當前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庫存壓力比較突出的情況,抓緊推動制定化解庫存方案;圍繞“補短板”,再佈局一批重大項目,設立國家戰略性産業發展基金,實施全球創新網絡計劃,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在專家們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有創新思維。要有更強的市場意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有更開闊的國際視野,既要大力發展服務於産業轉型升級的生産性服務業和貼近百姓生活的生活性服務業,又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支持企業開展跨境投資合作,提升配置資源的能力。(記者 馮蕾)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