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上"還得"上好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2 07:3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有學上”還得“上好學”

網友關注教育公平(會外點題)

兩會開幕以來,“教育公平”這一話題受到網友持續關注。四成網友認為實現教育公平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政策扶持,讓人人都上得了學;超過兩成的網友認為教育不公平和教學質量有很大關係,實現教育公平應該優化教育質量;不到兩成的網友認為,教育改革中政府的主要責任在於制定政策和監管,校方和學生家長也應積極配合,保證教育公平的落實;還有不到兩成的網友認為目前全國各地的教育資源差距略大,需要縮小差距,才能更好實現教育公平。

網友“亞巍巍”説:“教育資源、教育公平受諸多因素影響牽制,國家正努力縮小目前存在的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長久堅持相信會越來越好。”網友“桃子子”説:“希望農村教育的短板能儘快補齊,讓更多的農村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網友“愛你的理由”説:“現在,村裏的好教師往鎮裏走,鎮裏的往縣城走……建議國家制定政策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留住好老師。”(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供稿)


“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有改善嗎?”“鄉村教師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嗎?”……兩會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備受矚目。

教育是實現社會平等的“最偉大的工具”,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平衡器”。目前,“有學上”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對此,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把每一所學校都辦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好學”問題

“我們學校是當地名校,是擇校的熱門。但現在不一樣了!”説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變化,南京外國語學校英語特級教師朱善萍代表面露喜色。該校在南京各郊區縣都建起了分校,派駐校長、骨幹教師。“這樣一來,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了!”朱善萍説。

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1302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認定,實現縣域內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而在江蘇,所有縣級單位全部通過認定,交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的“滿分卷”。“這一成績來之不易。”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代表介紹,江蘇的城鄉教育差距、區域教育差距、校際差距都在明顯縮小。

“但是,整體的基本均衡並不等於校校均衡。”沈健坦言,只有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把每一所學校都辦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好學”問題。

解決義務教育不均衡,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的不均衡

“解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的不均衡問題。”合肥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檀結慶代表一針見血。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好老師才能“下得去、留得住”。“建議普遍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師待遇,可以採取高待遇激勵機制,引導優秀師資向偏遠地區或教育資源短缺地區有序流動,中央財政可通過轉移支付方式給予保障。”檀結慶説。

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老師才能“教得好”。朱善萍告訴記者,南京通過國家教師培訓計劃、遠程教育計劃,新教師、薄弱學校教師得以與經驗豐富的名師面對面、手把手交流、備課,不斷獲得成長。“建議建立地市一級的義務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對薄弱學校的教師開展全面輪訓,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檀結慶説。

讓優秀教師流動起來,才能發揮最大效應。沈健建議,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研究建立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用”模式,把骨幹教師的均衡配置作為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建立健全區域、城鄉、校際教師交流制度,推動實現中小學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比如在江蘇,規定校長在同一學校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教師和骨幹教師按照每年不低於總數15%的比例進行交流。檀結慶則建議,通過政策杠桿規定教師都應有在偏遠地區或教育資源短缺地區支教的經歷,並將這种經歷作為職稱晉陞的先決條件。

在全社會營造幫扶鄉村教育的機制,補上我國教育短板

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的第一步。朱善萍在多次調研中發現,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圖書雜誌及實驗設備等教學設施數量不足。“作為一所學校,需要對其校舍、基本公共設施、課程開設情況、教師資質等作出基本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不少偏遠農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河南大學副校長宋純鵬委員説。

向義務教育均衡的目標進發,離不開對鄉村的格外關照。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地區教育基礎差,是我國教育的短板。宋純鵬建議,應當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幫扶鄉村教育的機制,動員全社會去關心鄉村教育,從而推動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發揮“強幫弱”的優勢資源輻射作用,是高效率向均衡邁進的重要舉措。沈健建議,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鼓勵和支持同一層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通過組建學校聯盟、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和對口幫扶等方式共享優質資源。“一所好學校,可以將其課堂教學、教育理念、特色課程等輻射到全市乃至全國的兄弟學校。”

把蛋糕做大,還要做出多種口味,給老百姓更多的選擇機會。“建議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舉辦各種類型的民辦學校,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沈健説。(記者 張爍、姚雪青、何璐)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