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著力擴大民間投資 要求各項政策“一視同仁”

2016-05-05 15:48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擴大民間投資。多名專家指出,關鍵是要讓民企投資有利可圖。

5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擴大民間投資。

會議指出,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當前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相關政策落地,進一步放寬準入,打造公平營商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增速持續放慢。全國一季度,民間投資53197億元,同比增長5.7%,比1—2月降低了1.2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4.4個百分點。

此前國務院和多個部門出臺了系列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不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關鍵是政策沒有完全落到實處。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告訴記者,目前民營企業不願意投資有多個因素,除了一般製造業形勢不好外,很多國家放開的領域沒有投資經營權,結果很多領域民營企業都退出來了。

“民營企業投資是要掙錢的,如果不能掙錢,那還不如不投了。”他説。

國務院開展政策執行督查

5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政策落實開展自查基礎上,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圍繞國務院2014年出臺的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相關文件落實情況,選擇部分地區進行督查,同時開展第三方評估。

整改存在問題,克服不作為現象,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政策,尊重和維護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對於當前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的原因,要通過督查深入評估,認真分析解決。

他痛斥了一些地方不重視民企的做法。

他透露,自己到基層考察調研時聽到,個別地方群眾甚至編出了順口溜,説地方政府當前對民營企業有“三不”:“不聽電話、不接材料、不予辦事。”

“這是典型的‘不作為’啊!這怎麼服務當地民營企業,怎麼支撐當地經濟發展呢?”李克強加重了語氣反問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民間投資近期的確在放慢,與整個全社會投資趨勢不一致。

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8584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但是同期民間投資增速只有5.7%,比1-2月、去年全年分別講了1.2、4.4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為何放慢,有多重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指出,整個經濟放慢,民營企業擔心産品需求低,所以不願意投資。國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後,很多央企和國企加快了兼併的步伐,結果民企的投資反而收到了擠壓。

另外,民企投資成本很高,以信貸為例,商業銀行通過同業理財使得信貸利率偏高,使得民企不敢貸款。

“最關鍵的是,在經濟放慢時,民企信用下降,銀行更願意將貸款給央企和國企,民企貸款更難。”他説。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民企在很多地方不是投資無門,而是很多投資遭遇不正常待遇,連正常的投資能否持續都面臨問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對此進行過討論。

在5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一位領導同志談到,當前,部分地方出現了一種現象:央企、國企負責人前來投資、合作,當地會大力宣傳,但民營企業來談合作,政府負責人卻不敢和他們“打交道”。

“確實,有些地方負責人見一下民營企業家還‘偷偷摸摸’的,好像民企‘矮人一頭’似的!”李克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明確提出,要構建新型的政商關係。“只要清清白白,為了事業發展,政府官員和企業家打交道有什麼顧慮的呢?”

當天會議強調,必須尊重和維護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保障企業的法律權利,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

修改民間資本投資意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各級政府要不斷優化為民營企業的服務。通過本次專項督查,集中整改存在的問題,克服官員不作為等現象,進一步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政策。

他強調,要針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適時優化調整民間資本投資政策: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同時優化服務;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政策對國企和民企要“一視同仁”;積極引導城市資本投資農業。

他最後要求,國務院督查組要提高工作效率,儘快拿出針對民間資本投資的修改意見,形成積極引導信心和預期、推動經濟向好的政策硬舉措。

2010年,《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發佈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電力、石油天然氣、金融、市政公用事業、醫療等領域。

不過,很多專家認為,因為很多領域民企進入後難以有經營權,所以最後沒有回報進而退出。很多領域本來很賺錢,但是被國企壟斷,反而經營得虧損,進而要政府補貼。比如很多城市的地鐵,由於流量很大,本來可以很好盈利,但是很難進去,進去後經營權也不在自己手中,最後還是虧損。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保育鈞認為,關鍵是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現在很多情況是民企顧慮很多,比如要是參與國企兼併,擔心被國有資産流失的帽子,結果很多領域都不敢投了。

“民企在投資領域要能與國企一樣得到平等機會,這才能提高民企投資的積極性。”他説。

國家發改委5月4日發文指出,下一步將推動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推動出臺《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推動有關部門落實《報建審批事項清理規範工作方案》。

另外還要通過完善價格政策等,構建合理有效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投資回報機制。進一步加強PPP項目推介工作,吸引民間投資參與PPP項目建設。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優先支持符合投向的PPP項目建設。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各地推出的PPP項目包括鐵路、機場、污水處理、地下管網、養老設施等種類繁多,一個省少則幾千億,多的達到上萬億。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指出,民企投資是為了賺錢,所以PPP項目一定要能給民企以資本回報機會,否則民企進去了也會出來。(定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