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九部門出臺《意見》 三千萬人將這樣脫貧

2016-05-30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九部門出臺《意見》,發展特色産業確保精準受益
三千萬人將這樣脫貧

近日,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指出,發展特色産業是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舉措。這涉及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産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産業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模式的重要特徵,我國已進入扶貧開發的攻堅拔寨衝刺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進一步加大産業扶貧力度。産業扶貧是完成脫貧目標任務最重要的舉措,通過産業扶持實現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有了可靠的保障。産業扶貧還是其他扶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發展教育脫貧都需要通過發展産業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增收。

該負責人説,當前推進産業扶貧具有良好的條件,但受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低等因素影響,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成為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瓶頸。

因此,《意見》提出,到2020年,貧困縣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産業基地,建成一批對貧困戶脫貧帶動能力強的特色農産品加工、服務基地,初步形成特色産業體系;貧困鄉鎮、貧困村特色産業突出,特色産業增加值顯著提升;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在基本原則上,要堅持聚力到戶、受益精準;因地制宜、産業精準;科學設計、項目精準;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幫貧脫貧、聯動聯考。

因地制宜選好産業,創新機制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

如何在貧困地區選準選好産業?

“各地資源條件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必須因地制宜選擇産業,不能不顧實際,一哄而上,引進水土不服的産業。”這位負責人表示,産業扶貧要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和産業發展規律。《意見》提出要科學確定産業,就是要在分析貧困縣資源稟賦、産業現狀、市場空間、環境容量、新型主體帶動能力和産業覆蓋面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産業結構,優化産業佈局,選準適合自身發展的産業。要按照全産業鏈理念打造産業,積極發展産品加工,拓展産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森林旅遊休閒康養,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

促進産業發展,離不開龍頭帶動。《意見》強調,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就是要培育壯大貧困地區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通過土地託管、牲畜托養、吸收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途徑,帶動貧困戶增收,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係。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向貧困戶提供全産業鏈服務,切實提高産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

《意見》的一大亮點就是強調了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共享理念貫穿到産業發展鏈條中,把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扶持産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對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給予財政投資的前置條件。

“産業扶貧目的是為了貧困人口脫貧,必須找準産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真正建立起貧困戶分享産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意見》鼓勵開展股份合作,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等可以折價入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集體收益分配權;有關財政資金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投入設施農業、養殖、光伏、水電、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的資産,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另一方面,要推廣訂單幫扶模式,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有産業發展能力的貧困對象,共同開發特色産業,依法簽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協議。

從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産業精準扶貧的支撐保障體系

産業扶貧,任務艱巨。《意見》從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要增強産業精準扶貧的支撐保障體系。

——一是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從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等方面強化金融扶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

——二是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撐服務體系,鼓勵各級技術研發推廣機構和技術人員以産業基地為依託,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地方特色農畜産品品種保護利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加大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力度。

——三是健全市場支撐體系。改善流通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農産品網上銷售、流通追溯和運輸配送體系,積極培育産品品牌,提高産品品質。(記者 馮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