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解讀:大力實施教育健康扶貧促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編者按: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國發﹝2016﹞64號),明確了“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是未來五年各地區各部門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行動指南。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組織有關專家撰寫“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系列解讀文章,敬請關注。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專家系列解讀之四:
大力實施教育健康扶貧
促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大量的研究證明,高質量的人力資本既是一國經濟增長的不竭源泉,也是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保障。而高質量的教育和健康服務則是提升人力資本的兩個主要途徑。為此,《“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辟兩章,詳細規劃了十三五期間教育和健康扶貧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十三五”教育和健康扶貧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思路
《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教育和健康扶貧的基本目標有清晰的定位,並對如何實施教育和健康扶貧提出了完整、具體的政策措施。教育扶貧著眼于為貧困家庭孩子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健康扶貧則著力於有效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為達到上述目標,《規劃》中對於教育和健康扶貧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全”和“準”兩個方面。
所謂“全”,就是措施全面。教育扶貧方面,就教育階段而言,涵蓋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全過程;就政策對象而言,包括了教學條件、師資、就學負擔、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影響貧困家庭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權利的主要環節。健康扶貧方面,從服務可得性來説,包含了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條件、醫療衛生服務人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舉措;從服務可及性、即貧困農戶角度來説,要求著力解決醫療負擔問題,包括大病費用負擔、慢性病費用負擔、醫療救助、公共衛生服務成本分攤等方面的政策。應該説,政策措施非常全面。
所謂“準”,就是精準施策。首先是緊緊瞄準貧困人群,實施對象精準。無論是教育扶貧還是健康扶貧規劃,都非常強調規劃措施對貧困人口的瞄準,力求直接惠及貧困人口。其次是措施精準。所有的舉措都緊緊圍繞當前貧困人口教育和健康服務中面臨的突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性很強。
二、實施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在教育服務供給方面,《規劃》分別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教育階段提出了教育扶貧的重點舉措。
一是提升基礎教育水平。《規劃》側重從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強化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重點是加快完善貧困地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並優先保障貧困家庭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優化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辦好必要的村小學和教學點;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大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新建改擴建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以及建立健全雙語教學體系。在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規劃》提出,要通過改善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強化師資培訓、結對幫扶等方式,加強貧困地區師資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大對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的支持力度;以及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規劃》提出,要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依託師範院校開展“一專多能”鄉村教師培養培訓,建立城鄉學校教師均衡配置機制;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傾斜;加大雙語教師培養力度,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
二是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對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貧困初中畢業生而言,良好的職業教育是提升就業技能、增強就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規劃》對此予以了特別的關注。《規劃》提出,要強化職業教育資源建設,包括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職業院校佈局結構調整,加強有專業特色並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院校建設;繼續推動落實東西部聯合招生,加強東西部職教資源對接和對口幫扶。要積極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啟動職教圓夢行動計劃,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協調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和國家重點中職學校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單列招生計劃;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初中畢業生到省外經濟較發達地區接受中職教育;保障貧困家庭婦女、殘疾人平等享有職業教育資源和機會;支持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