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府工作報告7次提及,總理為何再贈4字?

2017-04-08 15:37 來源: 第一財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資料圖)

4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新聞通稿中有一句話值得注意: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著力為實體經濟升級營造更好環境”。

振興實體經濟是當前一個重要命題。早有媒體關注到,提振實體經濟成為今年“兩會”之強音,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7次提及實體經濟,此舉實屬罕見,釋放的信號十分強烈。

細讀通稿,很明顯表達出兩層意思:一是要為實體經濟營造更優的環境,二是實體經濟本身要不斷轉型升級。事實上,李克強會上對這兩點均有精到闡述。

總理指出,現在工業準入門檻還是太多了,一邊強調要振興實體經濟、發展先進製造業,但投資製造業的門檻又很多,要辦十幾張許可證。

“這種情況一定要下決心轉變。”李克強明確要求。怎麼變?先得“放”。誠如總理所言,現在政府的不少工作重點還是給市場主體發“入場券”,然而除了一些確實需要的行業外,工業製造領域那麼多許可證真的有必要嗎?只有把不必要的“入場券”清理掉,才能讓工業投資保持上升勢頭,實體經濟環境才能更加優化。

同時則要“管”。政府職能要從坐在辦公桌後面發許可證的審批,真正轉變為到市場一線去進行有效監管。對此,李克強舉去年責成有關部門查“地條鋼”的例子強調,宏觀部門不僅要會審批,更要會監管。切實發揮好政府事中事後監管效用,讓市場競爭更加有序公平,實體經濟的環境才會逐步得到改善。

以上如果堪稱“外因”,振興實體經濟則更須從“內因”發力,挖掘市場主體的內部動力。如果實體經濟自身孱弱,是無法硬性要求支持的。只有切實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和競爭力,才能根本上改變當前“脫實向虛”的困境。

李克強對振興實體經濟給出4個字:轉型升級。

這方面的成功事例數不勝數。共享單車帶火了自行車産業、網購和快遞讓深山特色農産品成功打入大城市,都堪稱經典案例。正如總理一再強調的,生産性服務業最終帶動了傳統實體經濟的升級。而這種升級,不是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出來的,是順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應運而生的。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但實體經濟必須緊跟時代腳步、緊扣消費者需求,不斷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上站穩腳跟。不升級,沒出路!

誠如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所言,“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唯如此,前景廣。(陳翰咏)

2.jpg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