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西省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

2017-05-11 16:12 來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總體要求

結合我省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總體方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信息共享為抓手,推行“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改革,優化再造政務服務,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強化資源共享和協同辦理,暢通政務服務渠道,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推進網上辦事,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切實提高群眾辦事的滿意度。

二、工作目標

2017年底前,依託山西省政務服務平臺,建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層級清晰、覆蓋城鄉的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2020年底前,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上聯通國家、下覆蓋全省的一網辦理“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城市管理、民生和公共服務實現智慧化融合應用,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府服務更聰明,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三、工作任務

(一)全面優化再造,簡化優化政務服務流程。

1.梳理規範網上政務服務事項。一是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要依據法定職能全面梳理行政機關、公共企事業單位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具體辦事服務事項,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2017年底前,通過本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集中公開發佈,並實時更新、動態管理。二是實行政務服務事項編碼管理。對政務服務事項進行電子編碼,規範事項名稱、條件、材料、流程、時限等,納入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統一管理,逐步做到“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為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無差異、均等化政務服務奠定基礎。(省政府辦公廳、省質監局、省政務辦、各市人民政府牽頭,省直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簡化優化網上服務流程。一是優化簡化網上辦事流程。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要按照內外有別、分級分事、系統集成的原則,對現行管理制度和規範性文件中與“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不相適應的規定進行修訂,簡化或優化辦事規則和辦事流程,強化部門間協同,推動政務服務向便捷化服務轉變。二是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加快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推行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凡是能上網運行的政務服務事項,全部放到電子政務大廳公開運行。加快推進山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推行統一項目代碼制度,結合省政府“13710”工作制度,推進省直各部門與投資項目相關的行政審批或辦公系統與在線平臺相互對接,實現“平臺受理、統一賦碼、信息歸集、信息共享、在線辦理”。結合電子證照庫建設,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儘量壓縮審批時限,減少現場辦理次數。三是建立網上監督管理和公眾參與機制。積極與電子監察系統對接,形成實時的對政務服務事項從受理、審批到出件的全流程監督管理,促進網上政務服務規範運作,實現各類行政職權運行公開透明、可查詢、可監督、可追溯。同時,暢通互聯網溝通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開展滿意度評價,不斷研究改進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省政府辦公廳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全面梳理公開政務服務信息。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要拓寬公開渠道,利用政府門戶網站和實體政務大廳,以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APP等互聯網方式,向社會公開與政務服務事項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通知公告、辦事指南、審查細則、常見問題、監督舉報方式等信息,規範和完善辦事指南,列明依據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注意事項等;明確需提交材料的名稱、依據、格式、份數、簽名簽章等要求,並提供規範表格、填寫説明和示範文本。除辦事指南明確的條件外,不得自行增加辦事要求。(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融合升級,整合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

1.推進電子證照庫建設和應用。一是推進電子證照系統建設。積極對接國家標準委和有關部委要求,按照互認共享和統一服務標準的原則,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庫和電子證照系統。證照簽發部門要加快推行相關證件、證照、證明等電子化進程,梳理形成相關電子證照目錄,實現與制證系統、業務辦理系統對接聯通,實現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簽發。二是加快電子證照服務應用。積極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重點圍繞社會民生、便民服務、企業登記、投資審批等領域,確定電子證照服務和應用範圍。開展網上驗證核對,並在辦事指南中鼓勵辦事人使用電子證照,減少紙質申報材料提交,提高網上申辦審批效率。三是加強電子證照共享驗證。依託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電子證照信息的獲取、驗證,推進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避免重復提交已有證照。(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檔案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整合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構建橫向互聯、縱向貫通、安全可靠的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加快推進各部門業務應用梳理整合,依託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按照國務院《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要求,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數據共享交換目錄,並建立目錄更新機制,打通數據壁壘,擴大共享範圍和深度,實現政府內部各部門間政務信息互聯互通、充分共享。依託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深度挖掘數據價值,進一步健全決策體系,為政府各部門和服務對象提供一定的決策分析依據。推動部門數據資源按需共享,進一步完善涉稅、旅遊等信息資源共享示範應用,推進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山西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統籌完善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觀經濟等基礎信息數據庫以及社保、就業、信用等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共享。省直各部門要加快整合面向公眾服務的業務系統,梳理編制網上政務服務信息共享目錄。各市人民政府要依託本地區政務雲、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本市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並實現與省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互聯互通。(省政府辦公廳、各市人民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網信辦、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統計局、省政務辦、省國稅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構建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以公民身份證號作為個人辦事唯一標識,編制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與對接規範,開展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組織省直部門開展認證平臺應用試點,推動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和有條件的市進行認證平臺的部署及對接。完成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增量公示和存量轉換,建立覆蓋全面、穩定唯一的統一代碼制度。加快推進以社會信用代碼作為企業辦事唯一標識,開展企業網上辦事服務。(省公安廳、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民政廳、省工商局、省密碼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整合建設全省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依託全省電子政務外網,整合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門戶網站群和政務服務中心電子政務系統,推進各業務系統與全省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加強平臺間對接聯動和數據共享,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加快構建權威、便捷的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成和完善全省完整統一、貫通上下的政務服務“一張網”。已經單獨建設的,應儘快與政府門戶網站前端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避免重復分散建設;同時,要主動做好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與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對接工作,形成全國統一的服務入口。(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促進線上線下有效融合。整合改造政務服務中心、社保中心、住房公積金中心等線下服務實體,實行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原則上不再單獨建立政務大廳或對外窗口,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和審批辦理職權全部進駐全省統一實體政務大廳;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延伸,統籌服務資源,統一服務標準,實現實體政務大廳後臺業務系統與電子政務大廳、電子證照系統等無縫對接,形成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推動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拓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創新線下服務方式,推行收辦分離,形成前臺一窗受理、後臺分工辦理、信息屬地共享的工作模式,實現專業窗口向綜合窗口轉變、重復收件向集中收件和協同服務轉變,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綜合服務。(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6.拓展政務服務辦理渠道。省政府門戶網站是全省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總門戶,各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關單位要依託政府門戶網站,整合本地區本部門政務服務資源與數據,在省政府門戶網站上開設網上政務服務窗口和本級網上分門戶。同時,充分利用移動社交技術,把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移動客戶端辦事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政務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終端、熱線電話、移動APP、微信、微博等多樣化客戶端延伸,為社會公眾、企業提供多點受理、集中辦理和多渠道查詢服務,實現教育醫療、衛生計生、婚姻登記、勞動就業、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服務事項以及工商、稅務、質監等面向企業的服務事項的移動辦理,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多樣便捷的辦事渠道。(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牽頭,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政務服務基礎。

1.加快寬帶網絡優化升級。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工作,加快推動農村地區寬帶發展與普及,推動“寬帶鄉村”和中小城市(縣)網絡基礎設施完善工程、下一代移動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等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光纖到戶工作,推進打造“全光網城市”。進一步推進4G網絡深度覆蓋,實現城市、縣城和鄉鎮的連續覆蓋以及農村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不斷優化寬帶網絡性能,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推進提速降費。加強無線網絡建設,持續推動“i-Shanxi”公共場所WLAN建設。(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牽頭,各市人民政府負責)

2.完善電子政務網絡體系。繼續推動和完善全省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建設,持續提升電子政務骨幹網支撐保障能力,整合優化已有業務專網,構建完整統一的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加快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省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全省電子政務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政務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建設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加快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等基礎信息資源,逐步完善社保、就業、能源、信用等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充分整合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現有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系統架構統一、省市分級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實現各類政務信息互聯互通,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數據開放利用。(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負責)

4.健全安全保障體系。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要求,加強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政府網站信息安全建設,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安全保障體系,提高“一號一窗一網”的信息安全防護水平,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明確安全責任,建立各方協同配合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檢查評估、應急機制。加強對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網上支付等重要系統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控。規劃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系統時,要採用國産密碼技術和産品進行保護,提高各平臺、各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查補安全漏洞,做好容災備份。(省政府辦公廳、各市人民政府、省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密碼管理局等有關部門負責)

5.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省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一是破除體制羈絆,打通信息壁壘。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要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匯聚城市人口、建築、街道、管網、環境、交通等數據信息,加強統籌,破除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等體制弊端,解決技術、業務、數據融合問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建立大數據輔助決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二是發展智慧應用,構建民生服務體系。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要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向城市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加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實行精細化運行管理。(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遊發展委、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測繪局、省通信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省政府辦公廳牽頭負責統籌推進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省政務辦負責對全省政務服務工作進行全面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組織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的建設、運行和管理。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省直各部門牽頭統籌推進本地區本部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按照本實施意見確定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訂相應的工作方案,並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考核權重,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際成效。

(二)拓寬投入渠道。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加強資金渠道整合和統籌,對人員配備、信息化建設、日常運維等必要經費予以合理安排,推進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改變信息化自建自用自管模式,推廣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政企合作等新模式。鼓勵信息資源社會化、市場化開發,支持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合理開發利用公共信息資源。

(三)加強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培育既具備“互聯網+”思維與技能又精通政務服務的應用創新型人才。依託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知識普及和教育培訓,提高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

(四)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微信、微博、自媒體等形式,加大“互聯網+政務服務”宣傳推廣力度,引導更多企業和群眾體驗網上辦事,提高社會認知度、認可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