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交通運輸部

2017-05-15 13:10 來源: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要求,為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效率,結合交通運輸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堅持統籌規劃、問題導向、協同發展、開放創新基本原則,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做到事項管理規範、網上辦理高效、信息公開透明、服務便民利民。2017年底前,建成高效便捷的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公開部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標準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底前,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統一部署,實現互聯網與部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政務服務質量與效率大幅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二、主要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優化再造政務服務。

1.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

依據法定職能,對部行政許可等政務服務事項實行編碼管理,規範事項名稱、條件、材料、流程、時限,逐項編制目錄,通過部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發佈。根據國務院審改辦工作要求,對目錄實行動態管理,實時更新。

2.優化網上服務流程。

(1)規範和完善辦事指南。組織具有政務服務事項的司局,按“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要求,統一編寫部網上辦事指南。明確申請材料格式,提供通俗易懂的示例,明確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送達流程,積極推動在線填報、在線提交和在線審查。

(2)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優化政府網站留言收集、處理、反饋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線訪談、意見徵集、網上調查等互動欄目,建設完善“智慧問答系統”,為群眾諮詢辦事項目、分享辦事經驗、點評辦事效率提供公開渠道。

(3)積極推動電子證照等應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部署要求,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

3.推進服務事項網上辦理。

根據工作職責,對與企業項目投資、生産經營、資質認定、安全生産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結合部政府網站及相關平臺功能升級,逐步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做到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對不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通過熱線電話、網上互動等多種方式提供諮詢服務。

4.創新網上服務模式。

結合部政務服務事項特點,會同相關部委,加快政務信息資源互認共享,推動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和跨地區遠程辦理。積極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預約查詢、證照寄送等服務,逐步開通手機APP和微信端的相關查詢服務。

5.全面公開服務信息。

在部政府網站集中全面公開與政務服務相關的交通運輸法律法規、政策文件、通知公告、辦事指南、審查細則、常見問題、監督舉報方式和網上許可辦理程度,以及行政許可涉及的仲介服務事項清單、機構名錄等信息,並實行動態調整,確保線上線下信息內容準確一致。進一步健全政務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制度。

(二)提升網上平臺服務能力。

推動網上辦理平臺對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通過技術手段對服務事項實行全流程動態監督,提供時限預警等功能。探索推進平臺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終端等延伸。

(三)夯實支撐基礎。

1.加強海事網站集約化建設。

加快海事同質同類網站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夯實“一體化”基礎。

2.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信息資源開放共享。

研究編制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目錄,組織開展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研究並出臺有關政策,加快推動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中心建設。組織開展部省兩級行業信息資源交換與開放應用平臺建設,推動部省數據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依託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雲平臺,逐步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支持大數據産品及增值服務的社會化開發。

3.建立健全制度標準規範。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有關要求,加快清理修訂不適應“互聯網+政務服務”有關規章制度,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有關管理制度和服務規範。

4.加強部政府網站網絡安全建設。

加快網絡信息安全監測平臺建設,提升部政府網站監測預警能力。組織開展等級保護測評,定期開展安全漏洞檢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加強統一身份認證管理,做好容災備份,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三、加強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交通運輸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由部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部領導具體負責,部辦公廳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各司局按照工作方案分工推進落實。

(二)強化考核監督。

將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綜合考評內容。完善部政府網站系統功能,便利人民群眾網上監督。加強督促落實,組織開展專家評議、第三方評估。

(三)強化宣傳教育。

做好宣傳推廣和引導,方便更多群眾通過網絡獲取政務服務,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獲得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