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撤銷特區管理線 致敬改革四十年

2018-01-17 08:1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存在了36年後,這條標誌線被正式撤銷。對已經深度融入世界、引領發展潮流的中國而言,這更像是用一種頗具象徵意義的方式向改革先行者致敬。

從當年架起高2.8米、全長84.6公里的鐵絲網,圈出一片改革試驗區,到數以萬計的探路人涌入這塊充滿希望的處女地;從拿著“邊防證”才能進入,到手持身份證即可進入,有形的鐵絲網漸漸消失,無形的改革試驗不斷擴大,變革悄然進行,最終寫就了風起雲涌的當代史。

路是人走出來的。回首改革開放艱辛歷程,恰似一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山水巨卷,改革者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改變中國和中國人命運的康莊大道,找到了中國發展進步和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山水之上,盡顯闖關精神。40年前的那個寒冬,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冒死按下了“大包乾”的紅手印,拉開農村改革序幕。當年,習仲勳同志在廣東面對“中英街”兩側強烈對比和“大逃港”嚴峻現實,下定決心把廣東經濟搞上去,開啟創辦“特區”改革試驗。回望改革跨越的重要關口,“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從新做法突破舊觀念到新思想開啟新時代,40年敢於啃硬骨、涉險灘的堅定跋涉,鍛造出改革者闖關奪隘、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氣質。

山水之中,蘊含克難智慧。開路架橋,最考驗謀略。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先富起來的少數人引起許多人不滿,怎麼辦?鄧小平同志一錘定音:“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説政策變了,得不償失。”“不爭論”“爭取時間幹”,為改革破局開路創造了條件。今天,既要突破原有不合理制度,又不能越過法律紅線,全面深化改革面臨新的課題。“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法治思維,有“立”有“破”,給出解決之道。近年來,中央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協調處理法律規定和改革探索的關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調整自貿區法律法規,自貿區成為“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新的改革試驗田。鼓勵基層實踐、加強頂層設計,改革“摸著石頭過河”,摸出了規律,找對了路徑,蹄疾步穩、行穩致遠,引來“中國贏了”的世界讚嘆。

山水之間,涌動實幹偉力。“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世紀80年代初,這句誕生於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口號,如浩蕩春風席捲全國,成為當年實幹熱潮的生動寫照。從幾億農民包産到戶到幾千萬農民工外出打工,從鄉鎮企業的簡陋車間到貨櫃穿梭的無人碼頭,從經濟特區破冰試水到自貿區試點方興未艾再到設立雄安新區,改革重塑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版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推出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實現了歷史性變革。我們靠實幹趕上時代,走在時間前面,更要用實幹創造未來,做時代的弄潮兒。

改革“四十而不惑”,一山放過一山攔。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新時代精彩的改革故事仍在繼續。(作者:正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