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用科技提升第一産業競爭力

2018-01-30 07:4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國正佈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用科技提升第一産業競爭力


國務院新聞辦1月2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發展有關情況,並解讀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

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

徐南平表示,《意見》是首次以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為主題,從國家層面系統指導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文件,對於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徐南平透露,《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將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進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意見》也堅持問題導向,將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展面臨的階段性困難和挑戰。

示範區將通過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産業,提升農業産業的競爭力。我國農業還是一個弱勢産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技術上的差距,與欠發達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又在持續上升。“目前,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産率僅僅相當於第二産業的八分之一,第三産業的四分之一左右。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建設示範區就是要大幅度提升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和綠色發展水平,提高農業産業的國內外競爭力。”徐南平説。

示範區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園的建設水平。“我們不僅要有高水平的研發,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供給,更要做好技術推廣應用的試點示範,要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徐南平説,農業科技園是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功的實踐,示範區是農業科技園的一種高級形態,要通過示範區建設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來理順體制機制,為農業科技園的建設發展提供現實樣板。

一區一主題,一省一示範

目前,我國有兩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1997年批准成立的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2015年批准成立的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意見》明確,到2025年將佈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這“一批”大約是多少個?“我們計劃到2025年,國家佈局不超過30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希望一個省能有一個示範區,但我們要求高標準、寧缺毋濫,能不能建設,哪個省先上,要看他們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礎。”徐南平透露。

示範區將通過“一區一主題”的設計,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若干重大瓶頸問題。比如,我國有近5億畝的鹽鹼地,把這些鹽鹼地高效利用起來空間巨大;我國有7億噸到8億噸秸稈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處理……對這些問題,國家和企業都投入了大量研究經費,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體制機制的約束。建設示範區就是要堅持“一區一主題”原則,圍繞這些重大瓶頸問題,集聚我國創新資源,協調各類主體推動政産學研深度融合,著力拿出系統的解決方案,從而為其他同類地區做出示範。

已成立20年的楊淩示範區就是圍繞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建設的,已經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乾旱半乾旱農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楊淩示範區是第一個示範區,取得了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接近400項,國家科技成果48項,在全國建設了301個推廣示範點,每年推廣獲得的收益超過170億元。”徐南平説,其他示範區將複製楊淩這樣“一區一主題”的模式,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示範區要姓“農、科、高”

《意見》部署了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的八大任務,即培育創新主體,做強主導産業,集聚科教資源,培訓職業農民,促進融合共享,推動綠色發展,強化信息服務,加強國際合作。《意見》提出了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財政支持、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科技管理等政策措施,還從加強組織領導、規範建設流程、做好監測評價3個方面提出了有關保障機制。

徐南平表示,《意見》有3方面亮點值得進一步強調:

——示範區一定要姓“農”,要堅持聚焦“三農”主題,推進鄉村振興。“評價示範區建設是否成功,關鍵是要看農業産業的競爭力是否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是否增長了,農村是否更美了,這跟其他示範區不一樣,也是《意見》很重要的亮點。”

——示範區必須要姓“科”。要通過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來打造創新高地。“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是農業科技園的高級發展形態,‘科技’是它的身份標簽,‘創新’是它的本質特色,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堅持,必須毫不動搖。”

——示範區必須要姓“高”,要堅持高標準建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姓“高”有兩層含義,一是堅持“高”標準。“我們要探索有進有退的管理機制,不搞終身制,確保示範區建設的高標準、嚴要求。”第二個“高”是培育“高”技術農業。提升農業産業競爭力是示範區建設重要目標,示範區必須堅持“一區一主導産業”的要求,圍繞主導産業,集聚科教資源、培育企業主體、發展科技服務、促進産業融合,著力提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綠色發展水平,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記者 佘惠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