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動全域旅遊進一步發展——《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

2018-03-22 17: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推動全域旅遊進一步發展——《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葉昊鳴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做出部署。就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意義等,新華社記者22日採訪了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

李金早説,文化和旅遊部黨組高度重視指導意見的宣傳、貫徹,雒樹剛部長明確表示要認真貫徹實施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全域旅遊健康發展。

李金早表示,中國旅遊發展經過了約40年的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期間,中國旅遊的發展路徑基本上是以建設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為主,稱為“景點旅遊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催生了中國現代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並呈現了排浪式和井噴般發展的局面。

但是,隨著旅遊消費不斷升級,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遊發展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旅遊業綜合管理滯後、産品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要求相關部門創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促進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

李金早説,指導意見的發佈,標誌著全域旅遊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大眾旅遊時代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的一次新提升。以全域旅遊為載體,推動旅遊體制機制創新、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旅遊公共服務優化、發展成果共建共享,有利於提升區域旅遊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是旅遊業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對於全域旅遊發展的總體要求,他強調,要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

李金早指出,指導意見有四大亮點:

一是提出創新産品供給。以“旅遊+”,推動旅遊與其他行業、産業的融合發展。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要與住建部門聯合探索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四名一體”的全域旅遊模式,與農業部門聯合打造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等。

二是強調加強公共服務。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善公路通達條件,推進旅遊休閒設施建設,構建暢達便捷交通網絡。積極完善集散諮詢服務體系,規範完善旅遊引導標識系統。

三是提出實施系統營銷。把營銷工作納入全域旅遊發展大局,做好營銷規劃,立足於遊客需求,實現産品開發與市場開發的無縫對接。

四是強調創新體制機制。圍繞適應綜合産業發展和綜合執法兩個綜合需求,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旅遊業發展統籌協調和部門聯動,加強旅遊投訴舉報處理。加強旅遊綜合執法,建立健全旅遊部門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積極創新旅遊協調參與機制,建立健全旅遊聯席會議、旅遊投融資、旅遊標準化等協調機制。

此外,指導意見在財政金融、用地用海、人才保障、專業支持四個方面提出對全域旅遊發展的支持政策。

一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通過現有資金渠道,並鼓勵地方統籌相關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二是強化旅遊用地用海保障。適度擴大領域産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旅遊重點項目和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用地,鼓勵旅遊項目利用增加挂鉤的城鄉建設用地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農村集體組織可依法使用建設用地開辦旅遊企業,城鄉居民可利用自由住宅從事旅遊經營。三是加強旅遊人才保障。四是加強旅遊專業支持。重點推進旅遊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推動旅遊科研單位、旅遊規劃單位與相關規劃機構全力服務全域旅遊建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