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意義重大深遠

2019-05-07 07:3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近日公佈,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本目的是重塑新型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意味著,當前在我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既有現實而深刻的時代背景,又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一,城鄉融合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要求。從農業轉移人口看,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和農村流動,是我國現階段乃至相當長歷史時期都會存在的現象。現在有2億多農民工和其他人員在城鎮常住,應該儘量把他們穩定下來。如果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不僅潛在消費需求難以釋放、城鄉雙重佔地問題很難解決,還會帶來大量社會矛盾風險。對已經在城鎮就業但就業不穩定、難以適應城鎮要求或不願落戶的人口,要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使他們在經濟週期擴張、城鎮對簡單勞動需求擴大時可以在城市就業,而在經濟週期收縮、城鎮對勞動力需求減少時可以有序回流農村。從農民看,不管城鎮化發展到什麼程度,農村人口還會是一個相當大的規模,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也還有4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我們黨成立以後就一直把依靠農民、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要牢記億萬農民對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巨大貢獻,把鄉村建設好,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第二,城鄉融合發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從城鄉關係層面看,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求我們更加重視鄉村。不少人認為,只要城鎮化搞好了,大量農民進城了,“三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定要認識到,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不能以農業萎縮、鄉村凋敝為代價,城鎮和鄉村是互促共進、共生共存的。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確實很華麗很繁榮,但不少鄉村與歐洲、日本、美國等相比差距還很大。如果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卻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也不能算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三,城鄉融合發展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四化”是疊加發展的。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我國鄉村的地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問題。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頭重頭在“三農”,必須向農村全面發展聚焦發力,推動農業農村農民與國家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在“三農”,必須讓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讓美麗鄉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誌、美麗中國的底色。

第四,城鄉融合發展是拓展發展空間的強大動力。新的增長點在哪兒?就在我們身邊。我國城鄉發展不協調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但差距也是潛力。從農村看,農村住房條件普遍改善,很多地方蓋起了漂亮的小樓,但污水垃圾遍地,道路泥濘不堪,公共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最大的潛力和後勁在農村。從城市看,高樓林立,大廣場、寬馬路氣勢恢宏,但設施老舊落後,城市管理不足,地下設施老化,棚戶區、城中村大量存在,都需更新改造。總之,這些潛在的需求如果能激發出來並拉動供給,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王博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