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香港新機遇 “十三五”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的藍圖,並強調“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國家的發展、國策的支持,讓香港社會和關心香港的人們有了更多底氣和期待。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香港與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香港騰飛的歷史,就是抓住國家發展機遇、靈活應變、艱苦奮鬥的歷史。上世紀中葉以來香港經濟發展的兩次轉型,都是內地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上世紀50年代,大量移民、資金和技術從內地流入香港,香港採取出口導向政策,發展紡織、成衣、電子、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加上內地“三趟快車”開通、東深引水工程等提供重要支撐,香港從轉口貿易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70年代末,香港背靠祖國,抓住國家實施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利用內地龐大的市場腹地獲得巨大商機,將製造業北移升級,帶動本地服務業的全面發展,實現第二次經濟轉型,成為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 “一帶一路”是國家的宏偉戰略,為香港帶來新的歷史性機遇,而香港亦具備全面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獨特優勢。作為國際貿易中心,香港的港口和航空物流在區域內處於領先水平,可在推動“貿易暢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香港資本市場高度發達,金融體系健全,可在促進“資金融通”方面作出獨特貢獻;香港擁有大量國際化和高素質的法律、財經等專業人才,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相應人才支撐;香港中西交匯,人文包容性強,是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只要香港做好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努力實現“國家所需”與“香港所長”的有機結合,必能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在繼續服務國家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 機遇從來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面對“一帶一路”戰略,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反響熱烈,梁振英行政長官在新年度的施政報告中至少40次提到這一戰略,表示香港要坐言起行,將“一帶一路”提供的機遇化為成果。但是,近年來香港有人不斷散播盲目排斥內地的謬論,少數本土激進勢力接連發起所謂反高鐵、反“一地兩檢”、反港珠澳大橋等行動,企圖阻礙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廣大港人應對這一行為大聲説“不”,否則,任其氾濫蔓延,香港非但無法搭乘國家發展的列車,亦可能失去過往成功的榮耀而落伍于周邊國家和地區。時代在不斷向前,留給香港的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王國華 簡歷: 男,1944年2月生。山東昌樂人。曾任香港《大公報》董事長、社長。第八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中華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工作。2008年10月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簡歷來源:國務院參事室網站)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