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國辦發〔2016〕80號),進一步細化《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雲辦發〔2016〕34號)要求,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全面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進“五公開”
(一)嚴格審查公開屬性
行政機關擬制公文時,必須明確公開屬性,即“此件公開發佈”“此件不公開”“此件依申請公開”“此件刪減後公開”等。擬明確為“此件不公開”“此件依申請公開”“此件刪減後公開”等屬性的公文,要依法依規説明理由,報批前送本部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審查。報請以政府或政府辦公廳(室)名義印發的公文,起草部門應對公開屬性提出明確建議,擬不公開的應説明理由;部門上報的請示件未明確公開屬性,或者未依法依規説明理由的,本級政府辦公廳(室)按照規定予以退文。
(二)建立健全會議辦理程序
2017年底前,各地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利益相關方、公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的制度,增強決策透明度。各級政府常務會議和部門會議審議的重要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在決策前向社會公佈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對涉及公眾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電視電話會議,行政機關應積極採取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直播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對涉及重大民生事項的會議議題,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州市、縣兩級政府制定會議方案時,應提出是否邀請有關方面人員列席會議、是否公開以及公開方式的意見,隨會議方案一同報批;之前已公開徵求意見的,應一併附上意見收集和採納情況的説明。
(三)完善主動公開目錄
要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各領域“五公開”的主體、內容、時限、方式等,推進主動公開目錄體系建設。2017年底前,省直各部門要在梳理本部門本系統應公開內容的基礎上,制定本部門本系統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不斷提升主動公開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四)進一步拓展公開範圍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公眾關切,明確政務公開年度工作重點,把握好公開力度和節奏,穩步有序拓展“五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各級行政機關要對照“五公開”要求,每年對本部門不予公開的信息以及依申請公開較為集中的信息進行全面自查,發現應公開未公開的信息應當公開,可轉為主動公開的應當主動公開,自查整改情況應及時報送本級政府辦公廳(室)。各級政府辦公廳(室)要定期抽查,對發現的應公開未公開等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嚴格落實公開前保密審查機制,妥善處理好政務公開與保守國家秘密的關係。
(五)著力做好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省、州市政府辦公廳(室)要指導縣級政府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積極申報國務院辦公廳“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試點單位”,重點圍繞基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稅費收繳、徵地補償、拆遷安置、環境治理、公共事業投入、公共文化服務、扶貧救災等群眾關切信息,以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戶籍管理、宅基地審批、涉農補貼、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開展“五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探索適應基層特點的公開方式,通過兩年時間總結和形成縣、鄉兩級政府政務公開標準規範,總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切實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政府效能,破解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問題。
二、著力強化政策解讀
(一)做好省人民政府重要政策的解讀工作
省直各部門是省人民政府政策文件解讀的責任主體,要圍繞省人民政府重要政策、規劃方案和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議定事項等,通過新聞發佈會、撰寫解讀文章、接受媒體採訪和在線訪談等方式進行政策解讀,全面深入介紹政策背景、主要內容、落實措施及工作進展,主動解疑釋惑,積極引導輿論、管理社會預期。
省人民政府發佈重要政策,省直有關部門要進行權威解讀,省政府門戶網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報》進行權威發佈,省級各主要媒體轉發。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要通過發表講話、撰寫文章、接受訪談、參加發佈會等多種方式,帶頭解讀政策,傳遞權威信息。對以省人民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的重要政策文件,起草部門在上報代擬稿時應一併報送政策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並抓好落實。需配發新聞稿件的,文件牽頭起草部門應精心準備,充分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審簽,按照程序報批後,由省級主要媒體播發。要發揮省人民政府政策文件解讀專家庫專家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闡釋政策,著力提升解讀的權威性和針對性。
省直各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政府網站、政務微信微博等傳播媒介,做好重要政策的宣傳解讀工作。注重利用商業網站及都市類、專業類媒體,做好分眾化對象傳播。更多地運用圖片、圖表、圖解、視頻等可視化方式,不斷拓展公眾喜聞樂見的解讀形式,特別是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政策,進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讀,多舉實例,多講故事,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聽得懂、好明白、能理解”。宣傳、網信部門要加強指導協調,組織開展政策解讀典型案例分析和效果評估,不斷總結經驗做法,督促問題整改,切實增強政策解讀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加強各地各部門重要政策的解讀工作
各地各部門的重要政策解讀工作要堅持“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由政策文件起草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多部門會同起草的,由牽頭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其他部門配合。以政府名義印發的政策文件,由起草部門做好解讀工作。解讀政策時,要突出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據、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涉及範圍、執行標準,以及注意事項、關鍵詞詮釋、惠民利民舉措、新舊政策差異等,深入解讀政策內涵,避免誤解誤讀。
要按照政策文件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審批、同步發佈的“三同步”要求開展政策解讀工作。以部門名義印發的政策文件,報批時應當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一併報部門負責人審簽。以政府或政府辦公廳(室)名義印發的政策文件,牽頭起草部門上報代擬稿時應將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審定的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一併報送,上報材料不齊全的,政府辦公廳(室)按照規定予以退文。
各地各部門在重要政策文件公佈前,要做好政策吹風解讀和預期引導;文件公佈時,有關解讀材料應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佈;文件執行過程中,要密切跟蹤輿情,分段、多次、持續開展解讀,及時解疑釋惑,不斷增強主動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等重要政策,要善於運用媒體,實事求是、有的放矢開展政策解讀,做好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溝通工作,及時準確傳遞政策意圖。要重視收集反饋的信息,針對市場和社會關切事項,更詳細、更及時地做好政策解讀,減少誤解猜疑,穩定預期。
三、積極回應關切
(一)明確輿情回應職責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好政務輿情的回應工作,涉事責任部門是第一責任主體。對涉及省人民政府重要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政務輿情,省直有關部門是回應主體;涉及各州、市、縣、區的政務輿情,涉事責任部門是回應主體;對涉及多個地區的政務輿情,上級政府主管部門是回應主體;對涉及多個部門的政務輿情,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回應工作,部門之間應加強溝通協商,確保回應的信息準確一致,必要時可確定牽頭部門。政府辦公廳(室)會同宣傳部門做好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
(二)突出輿情收集重點
輿情收集應突出以下重點:涉及黨委、政府重要決策部署、政府常務會議以及政府各部門會議議定事項的政務輿情信息;涉及公眾切身利益且可能産生較大影響的媒體報道;引發媒體和公眾關切、可能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輿情信息;涉及重大突發事件處置和自然災害應對的輿情信息;嚴重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民生輿情信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不實信息等。
(三)做好研判處置
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會商、研判、回應、評估機制,對收集到的輿情加強研判,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處置。對建設性意見建議,吸收採納情況要對外公開。對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研究解決的情況要對外公佈。對群眾反映的重大問題,調查處置情況要及時發佈。對公眾不了解情況、存在模糊認識的,要主動發佈權威信息,解疑釋惑,澄清事實。對錯誤看法,要及時發佈信息進行引導和糾正。對虛假和不實信息,要在及時回應的同時,將涉嫌違法的有關情況和線索移交公安機關、網絡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進一步做好專項回應引導工作,重點圍繞重要活動、經濟數據發佈和經濟形勢、重大改革舉措、重大督查活動、重大突發事件等,做好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工作。
(四)提升回應效果
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和突發公共事件等重點事項,要及時發佈信息。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佈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佈權威信息,有關地區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主動發聲。針對重大政務輿情,建立與宣傳、網信等部門的快速反應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有關新聞媒體和網站的溝通聯絡,著力提高回應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購買服務、完善大數據技術支撐等方式,用好專業力量,提高輿情分析處置的信息化水平。
四、加強平臺建設
(一)強化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
各級政府辦公廳(室)是本級政府網站建設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本級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以及對本地政府網站的監督和管理;要加強與網信、機構編制、工業和信息化、公安、保密等部門的協作,對政府網站的開辦、建設、運維、服務、互動、安全和關停等進行監管。建立健全政府網站日常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本地本系統政府網站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將沒有人力、財力保障的基層網站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統一運營或向安全可控雲服務平臺遷移。建有政府網站群的省直部門,要加強對本系統政府網站群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本系統政府網站達標合格,對不合格政府網站要按照規定作出整改或關停處理。
(二)加強網站之間協同聯動
打通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加強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提升網站的集群效應,形成一體化的政務服務網絡。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文件在網上公開發佈後,各地各部門要及時在本地本部門網站轉載,抓好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定期對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轉載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要加強政府網站與主要新聞媒體、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動,通過合辦專欄專版等方式,提升網站的集群和擴散效應,形成傳播合力,提升傳播效果。
(三)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平臺
新聞媒體是政務公開的重要平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在立足政府網站、政務微信微博、政務客戶端等政務公開自有平臺的基礎上,加強與宣傳、網信等部門以及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絡,充分運用新聞媒體資源,做好政務公開工作。要通過主動向媒體提供素材,召開媒體通氣會,推薦掌握有關政策、熟悉有關領域業務的專家學者接受媒體訪談等方式,暢通媒體採訪渠道,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公開平臺作用。積極安排駐當地的上級新聞單位和各地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負責人列席有關會議,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發揮好政府公報的標準文本作用
政府公報要及時準確刊登本級政府及其部門發佈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做到應登盡登,為公眾查閱、司法審判等提供有效的標準文本。各級政府要推進歷史公報數字化工作,爭取到“十三五”期末,建立覆蓋創刊以來本級政府公報刊登內容的數據庫,在本級政府網站等提供在線服務,方便公眾查閱。
五、擴大公眾參與
(一)明確公眾參與事項範圍
圍繞政府中心工作,細化公眾參與事項的範圍,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省直各部門要重點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社會管理事務、政府規章和重要政策措施、重大建設項目等重要決策事項,著力做好公眾參與工作。州市、縣兩級政府要重點圍繞市場監管、經濟社會發展和惠民政策措施的執行落地,著力加強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的參與。
(二)規範公眾參與方式
完善民意匯集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要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須通過徵求意見、聽證座談、諮詢協商、列席會議、媒體吹風等方式擴大公眾參與。行政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聽證程序,提高行政執法的透明度和認可度。發揮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積極運用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對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的評估和監督工作。公開徵求意見的採納情況應予公佈,相對集中的意見建議不予採納的,公佈時要説明理由。
(三)完善公眾參與渠道
積極探索公眾參與新模式,不斷拓展政府網站的民意徵集、網民留言辦理等互動功能,積極利用新媒體搭建公眾參與新平臺,加強政府熱線、廣播電視問政、領導信箱、政府開放日等平臺建設,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響應速度,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同和支持。
六、加強組織領導
(一)強化各級政府責任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互聯網環境下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重大意義,轉變理念,提高認識,將政務公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明確一位分管負責人具體抓,推動本地各級行政機關做好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等工作。主要負責人每年至少聽取1次政務公開工作彙報,研究推動工作,有關情況和分管負責人工作分工應對外公佈。要組織實施好國務院辦公廳“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單位”各項工作,讓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
(二)建立健全政務公開領導機制
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協調機制,政務公開協調機製成員單位由政府有關部門、宣傳部門、網信部門等組成,協調處理政務公開重大問題,部署推進工作。
(三)完善政務公開工作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整合力量,理順機制,明確承擔政務公開工作的機構,配齊配強工作人員。政務公開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推進、監督檢查本地本系統的政務公開工作,做好本行政機關信息公開、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公眾參與等工作。在政務公開協調機制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與宣傳部門、網信部門緊密協作,指導協調主要媒體、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充分利用各媒體平臺、運用全媒體手段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完善信息發佈協調機制,對涉及其他地區、部門的政府信息,應當溝通確認,確保發佈的信息準確一致。
(四)建立效果評估機制
政府辦公廳(室)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量化評估指標體系,適時通過第三方評估、民意調查等方式,加強對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媒體參與等方面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不斷調整優化政務公開的方式方法。評估結果要作為政務公開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
(五)加強政務公開教育培訓
各地各部門要制定政務公開專項業務培訓計劃,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和研討交流,2018年底前對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各級行政學院等幹部培訓院校應將政務公開納入幹部培訓課程,著力強化各級領導幹部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務公開理念,提高指導、推動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準確把握政策精神,增強專業素養。
(六)強化考核問責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將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媒體參與等方面情況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政務公開工作分值權重應不低於4%。強化政務公開工作責任追究,定期對政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政務公開工作推動有力、積極參與的單位和個人,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表彰;對重要信息不發佈、重大政策不解讀、熱點回應不及時、信息發佈不準確、政府網站內容更新不及時等,要嚴肅批評、公開通報;對弄虛作假、隱瞞實情、欺騙公眾,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要依紀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政務公開是行政機關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加強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平臺建設、數據開放,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各級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為《關於全面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適用主體,公共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有關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妥善處理。
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抓好本通知的貫徹落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2日
(此件公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