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11-14 07:2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認識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需求性質來看,人類需要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物質性需要,指的是保暖、飲食、種族繁衍等生存需要,這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層次是社會性需要,它是在物質性需要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包括社會安全的需要、社會保障的需要、社會公正的需要等。第三層次是心理性需要,指的是由於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價值觀、倫理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藝術審美、獲得尊重、自我實現、追求信仰等。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的物質性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開始更多追求社會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這既是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顯著提高的必然結果,又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要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穿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通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大力提升發展質量,不斷消除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城鄉差距,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體而言,應生産更多綠色、健康的食品;提供更多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誠信、仁愛、友愛的品德;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立足國內,也要面向世界。當代世界是開放、互動、包容的世界,當今中國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共同構建各國人民共有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既是中國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滿足本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也應順應世界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通過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強國建設,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現代化新途徑和新選擇,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何星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