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差異化需求 構建“三級目錄”體系——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目錄梳理的“青川樣本”
青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縣、川陜革命老區、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四川省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區、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區、國家生態農業試點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有青川黑木耳等3個國家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和7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自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青川按照“應公開、盡公開”要求,緊緊圍繞與群眾關係密切的行政行為和服務事項,梳理形成縣、鄉、村“三級目錄”,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現狀與問題:倒逼梳理“三級目錄”
試點工作中,青川在開展目錄梳理工作時,發現存在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公開事項無區分。沒有明確要求縣鄉村三級差異化公開信息,沒有根據不同層級的職能職責對事項進行分層分級梳理,導致公開事項完全相同,公開的針對性不強。二是公開內容隨意化。究竟公開哪些內容、公開到什麼深度,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具體的規範,想公開什麼、不公開什麼主觀性強,導致公開的信息公眾不需要、公眾需要的信息不公開,有“應付了事”的傾向。三是公開主體不明晰。比如,在土地徵收方面,國土、林業等部門均承擔了相應的職能職責,鄉鎮承擔了具體的工作職責,但由於責任主體的不明確,部門認為土地徵收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在鄉鎮、應該由鄉鎮公開,鄉鎮認為部門承擔行政主管職責、應該由部門公開,造成公開的盲區。四是公開渠道做選擇。對於群眾關切的救災款物發放、低保對象動態調整等信息,本應該在網站、微信、電視、公開欄等渠道進行廣泛公開,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應付了事,多數在公示欄張貼幾天,隨即又被新的內容覆蓋,導致群眾看不到、不了解。針對以上問題,細化梳理“三級目錄”,明確應該公開什麼、由誰來公開、公開到什麼程度、在什麼地方公開,十分必要。
方法與路徑:明確“三級目錄”的梳理方向
——雙管齊下,全面梳理。嚴格按照“五公開”要求,結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試點領域公開基本範圍指引,依據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以及群眾關切事項“三張清單”,分試點部門逐一梳理,將“三張清單”涉及的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和群眾關切事項全部納入公開目錄,並根據事項的具體情況,再確定該事項由縣、鄉、村哪級公開,形成“三級目錄”的徵求意見稿。“三級目錄”徵求意見稿形成後,先後三次同步徵求省市主管部門和鄉鎮、村的意見,對反饋的合理意見及時採納,確保目錄全面、準確、規範。與此同時,對業務工作按辦事流程進行分解,在申請、審核、公示等環節一一對應確定公開節點,業務流程的內容在公開流程中全面呈現,實現了業務流程與公開流程的“精準對接”。
——群眾需求,全民參與。始終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堅持公眾全過程參與目錄梳理。通過“線上線下”問需,向全縣268個村(社區)發放6000余份徵求意見表;採取特邀監督員問效,面向公共服務行業從業者、村幹部、普通群眾等領域公開聘請20名試點工作特邀監督員全天候“找茬挑刺”,最終收到反饋意見建議270余條。針對群眾反饋的意見,通過試點部門會商,召集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審議公開事項目錄,然後廣泛徵求群眾及利益相關方的意見,最後再集體會商決定採納或不予採納,並及時反饋採納結果;通過“兩代表一委員”會診,對試點部門進行視察,聽取他們對試點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突破公共信息部門化、內部化的“慣性思維”,將以往許多可公開未公開的事項納入目錄,採納了群眾提出的“把浙江長效幫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公開”“把扶貧領域惠民政策全部列入公開目錄”“公開渠道增加以居民小組公開欄公開”等合理意見建議97條。
——科學分類,細化要素。堅持“群專結合”,在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和省政府信息公開辦的指導下,針對過去信息公開中公開範圍、方式和程序籠統等問題,在以往公開目錄中已確定的事項、主體、方式、場所、時限等5個要素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最終設置了公開事項類別、名稱、內容、依據、主體、責任股室、時限、對象、渠道、方式、屬性、諮詢及監督舉報電話等13個具體要素,進一步增強了公開目錄操作性。比如,在公開渠道上,以往就只有網站、公開欄、LED顯示屏、廣播等4個公開渠道,經過試點探索,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公報、微信公眾號、有線電視、“村村響”廣播、部門查詢點、村級公開欄、居民小組公開欄、LED顯示屏、手機短信、群眾會宣講等11個符合青川實際的公開渠道。並針對具體公開事項涉及的公開對象,進一步將公開對象細化為向社會公開和向特定對象兩種情況。比如,在義務教育領域,學生資助情況向全社會公開,教師評職晉級情況向全體教師公開。
——動態調整,科學合理。建立政務公開事項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上級對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的調整以及群眾關切事項的變化,適時調整公開事項;圍繞政務公開運行過程和群眾反饋情況,及時研究,主動調整公開事項。經過5次動態調整,九個試點領域縣、鄉、三村級公開事項分別由最初的304項、78項、54項調整為490項、136項、110項,三級公開事項實現了由“比較準確”到“十分準確”的轉變。
實踐與成效:公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不斷增加
在目錄梳理過程中,以需求為導向,始終堅持公眾參與,並經過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的實踐,“三級目錄”的成效日益顯現。
一是“三級目錄”實現了政務公開接地氣、易操作。“三級目錄”的公開內容面向基層、符合基層、滿足基層,對信息公開的具體要求一目了然,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分工明晰、職責清楚,充分發揮了“指南”作用,實現了操作的標準化規範化。
二是“三級目錄”實現了社會公眾能知曉、可監督。“三級目錄”公開事項全面,達到了“應公開盡公開”目的,社會公眾對政策決策的知曉程度顯著提高。與試點前相比,政策執行過程的透明程度顯著提升,群眾參與監督政府工作的途徑更廣、機會更多。
三是“三級目錄”實現了政務服務既便民、又高效。“三級目錄”將辦事指南和惠民政策在不同的渠道廣泛公開,公眾易於查詢、便於獲取,在哪辦、找誰辦、怎麼辦、多久能辦好一清二楚,和以前相比,群眾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錢。
通過試點工作的開展,既推進了政務公開,又助推了政務服務,達到了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公眾對獲取信息和獲得政務服務的滿意度“雙提升”,公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達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