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工人日報社評:順暢出行 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1日   來源:工人日報

    一些城市規劃沒有站在百姓立場,走入了以車為本而非以人為本的誤區,偏重經濟增長的心態壓過了百姓出行順暢的考慮,忽視了良好的交通環境是一個和諧城市的必備內涵。

    “地方政府要加大對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的資金投入力度”;“路權是全體市民的路權,路權的分配是按照出行人數而不是出行車輛進行分配”;“5年以內,全國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必須達到出行總量的30%左右”;“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決不應當是政府甩包袱、卸責任”———從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傳出的消息,令百姓看到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順暢出行的希望,而這是人們期盼已久的事。

    堵車已成大中城市一道常見“風景”,廣大市民由抱怨到無奈。一些城市交通日益陷入惡性循環的境況———因公交發展滯後,買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有限的城市道路日益緊張。公交出行的分擔率平均不足10%,特大城市也僅有20%左右,大大低於歐美等國的大城市,不少城市的公交車行駛速度趕不上自行車,七成居民對城市公共交通服務不滿。

    交通擁堵,直接影響著城市現代化進程,降低了廣大市民生活質量,不利於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提升。有統計表明,2003年全國因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2%。不僅如此,有錢人開私家車、窮人只能擠公交車,路權之爭更衍生出不同人群的矛盾和對立。百姓出行難已到了不容回避的時刻。

    要説我們缺乏現代城市交通管理經驗,也是事實,但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是沒有,類似的教訓也曾出現過。之所以我們會重蹈覆轍,重要原因還是一些城市規劃沒有站在百姓立場,走入了以車為本而非以人為本的誤區,偏重經濟增長的心態壓過了百姓出行順暢的考慮。算筆賬,發展公共交通,政府要往裏貼錢,而鼓勵私家轎車,則能刺激當地汽車工業,拉動GDP,政府就能賺錢。兩相權衡,一些人更看重眼前利益,忽視了良好的交通環境是一個和諧城市的必備內涵。

    相對於私家車主,公交車乘客以收入偏低人群為主。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社會資源有限,擁有的話語權較小,改善出行環境的呼聲微弱。儘管幾年來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多次提出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建議,但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一拖再拖,矛盾日積月累。

    治本之策,在於改善公共交通,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其它辦法可能杯水車薪,或引發其它矛盾。比如“無車日”的設立,儘管贏得廣大車主的支持,但無助於治本。一些地方擬收取交通擁堵費,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借此緩解擁堵,也都是無奈的下策。離開了高效的公共交通,一個人口密集的現代大都市極可能陷入癱瘓境地,這一點,已被不少國家的實踐所證實。

    當然,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並不是政府加大對公交投入即手到病除。本報在近日推出的“親歷城市百姓出行”一組報道中,將改善公交服務引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北京“攤大餅”式的城市佈局,單中心向外擴張,造成中心城功能聚集;重慶民營公交公司與國有公交公司分屬兩個部門管轄,遵循兩種規則,管理有待統一;蘭州,高峰低谷時公交資源需要有效調配,等等。可見,城市功能佈局、公交公司的高效運營,裏面的學問很多。

    近來,北京等城市為改善公共交通做了不少努力,城鐵、地鐵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百姓期待,享受順暢出行的日子不再遙遠。(劉文寧)

 
 
 相關鏈結
·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讓法律行駛在城市公交的前面
· 建設部通報表彰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示範城市等
· 我國將採取多項措施推進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改革等
· 北京市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以緩解交通擁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