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新華時評:為污染企業少“票子”丟“面子”叫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月2日電(記者 傅丕毅)杭州六家企業最近因為污染環境不僅被停産整治、繳納罰款,而且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還被責令在媒體上向社會公開道歉。環保部門的這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讓污染企業既少了“票子”,又丟了“面子”,還在確保公民環境知情權上向前邁了一大步,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污染環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

    事實上,環保部門的這一舉措也是無奈之舉。當前環保行政執法一直面臨“兩高一低”的困局,即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和違法成本低。據了解,污染企業一次違法排放罰款的上限不超過20萬元,行政處罰通知書開出以後,污染企業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接著還可以行政訴訟,折騰下來,要耗時數月。浙江一基層環保局在例行檢查時,一家污染企業的老總當場扔給執法人員50萬元,氣焰囂張地説:“我把一年的罰款都給你,今年就不要來檢查了!”這一情景活畫出環保執法的難度。

    困局面前,浙江環保部門想出的“公開道歉”這一招還真是有效。一位曾經被責令道歉的企業老總説:“和違法排放産生的效益比,有些企業家可能不在乎那麼點罰款,但在一個人情社會裏,都愛面子,讓我們在報上登致歉信,在電視上道歉,臉面都丟盡了。”污染企業公開道歉已經成為浙江環保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各地推廣迅速。浙江東陽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偷排、直排企業法定代表人向社會公開道歉制度》。嘉興市25家環保信用不良企業在不久前也被環保部門責令公開向市民道歉。我們希望這樣的做法在別的省份也得到借鑒。

    公開道歉不僅讓污染企業臉面丟盡,還在保障公民環境知情權上向前邁進一大步。記者看到,污染企業在媒體上刊登的道歉信中詳述了違法排污的細節、事實,並承諾“在停産整治中,虛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批評、教育”。企業污染信息的公開透明是社會各界理性參與、有序監督的前提。因為有知情,才有參與,才有監督。哪有污染?污染有多重?政府的監管情況如何?企業的改進情況如何?這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信息都要公開透明。

    動員社會力量合力治污就應當這樣新招迭出。當前社會各界已經越來越多從環保角度評判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各界也都有參與污染治理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境況下,各級黨委政府研究構建保障群眾環境知情權的制度平臺,引導社會各界理性參與、監督環境治理,污染才能像過街老鼠一樣,無處藏身,人人喊打。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強化節日價格執法 確保百姓安心過節
· 新華時評: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 只能加強
· 新華時評:解決"收費公路"問題不能止于減少數量
· 新華時評:財政投入“三個傾斜”體現“共建共享”
· 新華時評:讓更多群眾受益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 新華時評:讓“紅頭文件”合理、合法、合實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