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福 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福建日報

    (六)深化閩臺交流合作。緊緊把握兩岸關係重大積極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推動閩臺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台資22.7億美元,增長25.1%;對台貿易額75億美元,增長8.7%。閩臺産業對接持續拓展,農業合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漳平(永福)台灣農民創業園獲批設立。金融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廈門商業銀行成為首家台灣金融機構參股的大陸銀行,台灣人壽正式落戶廈門。兩岸“三通”實現新突破,廈門、福州機場成為兩岸直航航點,廈航成為大陸首家在臺設立辦事處的航空公司,沿海8個港口成為首批兩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接通郵的封發局。“海峽旅遊”勢頭良好,我省成為大陸首批赴臺旅遊省份之一,直接往來航線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通道。通過“兩門”、“兩馬”、“泉金”航線往來人員超過百萬人次,增長35%。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際合作不斷拓展,高校招收臺生規模擴大,一批高職院校與台灣院校開展實質性合作辦學,我省成為地方媒體赴臺駐點唯一試點省份。海西論壇等活動成效明顯。

    (七)有力有效救災防災。全力抗禦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迅速組織修復電力、通信、交通設施,及時安置疏導旅客和車輛,確保災區人民過上歡樂祥和的春節。積極防禦暴雨洪水和颱風災害,預先組織群眾避險轉移,及時展開搶險救災和生産自救,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廣泛開展以“心繫災區、共渡難關”為主題的救援活動,第一時間向地震災區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累計派出救援人員7250名、投入救災物資2.87億元、募集捐款13.94億元、交納特殊黨費1.91億元;採取超常規措施,提前超額完成3.65萬套活動板房建設任務;救治455名從災區轉送的傷病員,安排549名彭州初中畢業生來閩就讀中職學校;及時成立前方指揮部,對口支援彭州恢復重建工作迅速展開,32個援建項目開工建設。不斷完善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加快建設福建沿海及台灣海峽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穩步推進海洋防災減災“百千萬工程”,863計劃海洋監測專項福建示範區項目開始發揮作用,視頻到鄉、視聽到村的應急指揮系統全面建成,防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

    (八)紮實推進生態建設。深入貫徹節能法,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完善差別電價、替代發電、區域限批等措施。“上大壓小”工作力度加大,淘汰小水泥生産能力670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102.6萬千瓦。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燃煤機組脫硫設施安裝覆蓋面達93%,排放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重點污染源全面納入在線監控。新建16個污水處理廠和13個垃圾處理場,城市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63%和93%。一批清潔電源項目建成投産,城市液化天然氣及煤改氣工程有序推進。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加快建設,企業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作深入開展。重點區域、海域、流域綜合整治取得成效,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港口佈局規劃獲得批准,主要港口總體規劃和重點港區控制性詳規加快編制,岸線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得到加強。做好土地規劃修編,調整優化用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連續9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九)統籌社會事業發展。義務教育鞏固提高,“雙高普九”達標縣(市、區)從48個增加到54個。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繼續擴大,就讀于達標高中的學生超過70%。高校服務海西六大工程紮實推進,學科專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工科類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4%。加快職業教育“三段式”人才培養和辦學模式改革,新組建7個省級行業性職教集團和4個區域性職教集團。特殊教育得到重視。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基層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新增16個省級以上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實施海西文化遺産保護工程,“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哲學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更加繁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社區醫生聯絡家庭責任制試點繼續擴大,醫療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奧運火炬在我省傳遞活動順利舉辦。競技體育實現突破,我省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成功承辦。加強人口和計生工作長效機制建設,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貫徹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和就業援助體系,新增城鎮就業6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萬人,企業勞動合同覆蓋率達98%。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維護。醫改前關閉破産的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妥善解決。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福建大劇院、泉州海峽體育中心、省老年人體育中心等一批項目建成使用,省檔案館新館、省殘疾人體育康復就業培訓中心開工建設。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取得新進展。人事、編制、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測繪、地勘、庫區移民、檔案、地方誌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切實辦好惠民實事。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免費提供,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實行生活費補助並推廣免費營養早餐工程,新建農村中小學寄宿生宿舍35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基本完成。迎奧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提前實現。郵政進社區、海西書報亭建設、通信信息化助推新農村項目順利完成。改造提升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完善百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擴建百所農村敬老院、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光明行動”、造福工程、僑居造福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完成年度任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補償水平進一步提高。飲用水源地得到保護,部分重點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建立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積極推進廉租房、經濟租賃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1.8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得到解決。農村工作機制創新專項補助繼續增加,農村住房、水稻種植、漁工責任、漁船和森林火災等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推進。開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博物館、紀念館、城市公園實現免費開放。

    (十一)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平安福建”建設實現階段性目標,全省9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平安標準,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4.32%。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重大活動期間的維護穩定工作,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完善信訪工作制度,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健全應急預案和應急救助體系,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加強“餐桌污染”治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設,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及時開展乳製品質量安全專項清查,妥善處置問題奶粉事件對我省的影響。全面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各類事故總量減少5587起,下降21.9%。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十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貫徹落實監督法及實施辦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定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政協提案。全年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708件、省政協提案730件,辦結率均為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繼續貫徹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項。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規範行政權力運行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加強。“五五”普法深入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穩步實施,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活動全面展開,機關效能建設繼續深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糾風工作取得新成績。積極推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強化市場仲介組織清理整頓,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的落實,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各個方面廣泛參與、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企業家、公務人員,向給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福建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中央各部門及駐閩機構、駐閩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福建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波及實體經濟,外部需求顯著減少,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各種不利因素對我省的疊加影響不可低估。部分經濟指標增速趨緩,出口形勢嚴峻,一些行業和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經濟持續增長壓力加大。支撐産業發展的大項目比較缺乏,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偏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業比較效益下降,非農收入減緩,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還不能滿足群眾需求。安全生産仍有隱患,食品藥品安全存在薄弱環節,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有的地方和部門研究問題不深、解決辦法不多,有些公務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鋪張浪費和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堅持“科學發展、四求先行”,紮實做好2009年工作

    今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最大、挑戰最嚴峻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不畏懼困難,不回避問題,不人云亦云,充分認識我國現階段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和我省相繼出臺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措施,為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實施民生工程創造了重要條件;國際資本仍然看好我國,進一步吸引先進生産要素向我省轉移仍然有許多有利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綜合經濟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日益增強,海西先行效應開始顯現,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思想認識的高度一致保證行動和工作的高度協調,善於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第八次黨代會、省委八屆三次、五次全會的部署,堅持“四求先行”、“四個重在”,著力民心、著力民生,大力實施項目、品牌、創新和服務帶動,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按可比口徑不低於80億美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0.2%。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