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長期飲用礦物質水對身體有影響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4日   來源:科技日報

    自今年“兩會”上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提交了《關於禁止在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建議》至今,人們仍在猜想企業生産礦物質水靠添加劑到底得到多少暴利。然而,飲用水專家卻告誡我們,長期飲用礦物質水,易患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

    礦物質水不是礦泉水

    北京愛迪曼生物技術研究所,近幾年主要進行水營養和健康飲用水及水的衍生産品研究與開發,研究員趙飛虹指著研究室內一瓶瓶水樣品告訴記者:“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而礦物質水則是在純凈水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礦物質或礦化液形成的。”

    在純凈水中添加礦物質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選擇2種以上的食品級礦物質的化合物配成礦化液加入,比如昂宇牌天然礦物質濃縮液;二是將礦物岩石經過系列處理加入,比如生命動力素;三是直接購買食品級的礦物添加劑按比例混合加入,比如雀巢礦物質水。

    趙飛虹介紹:“礦物質水存在的問題,一是pH值低;二是無論使用何種添加方式,都屬於微量添加,致使水中的礦物質含量和種類,都根本無法與天然礦泉水相比較,有些天然礦泉水中鈣含量可以高達100mg/L以上,而人工添加的鈣最多不超過10mg/L。”

    此外,可用於礦物質水的礦物添加劑種類主要是硫酸鹽和氯化物,由於添加量較少,性質與純凈水類似,長期飲用會引起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等疾病。

    消費者購買天然礦泉水的直接目的,除了解渴還可以通過喝水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然而,礦物質水並不能滿足我們的人體需求。

    礦物質水沒有國家標準

    消費者們通過前幾年的“巨能鈣”大戰,都知道了鈣等無機化合物大部分是微溶或不溶于水的,在純凈水中增加鈣,其水中的鈣含量根本不可能與天然水相比,與此同時,人體對鈣、鎂等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的吸收具有拮抗性和協同性。

    趙飛虹解釋:“鎂和鈣具有拮抗性,不能同時補,如果人體補鎂過多,就會影響鈣的吸收,而鈣和鎂,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引起疾病。另外在補鈣的同時,如果沒有磷的協同,也會出現軟骨病。因此在水中加入的鈣、鎂、磷,各是多大比例,是非常嚴格的,必須經過安全評價。”

    1996年,廣東省一家企業找到廣東省疾控中心做礦物質水的安全性評價,據了解並沒有獲得通過。時至今日,我國的生産企業也沒有一家拿出過礦物質水的生物學評價、安全性能評價試驗報告以及嚴格的認證。

    到目前為止,我國並沒有出臺相應的礦物質水國家標準,廠家執行的是企業標準。又由於不同廠家、不同産品所含的礦物質種類和數量各有不同,致使礦物質水質量良莠不齊。

    世衛組織至今沒有表態

    上世紀八十年代,發達國家認識到純凈水由於缺乏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於是美國等國家開始在純凈水中增添礦物質,雀巢公司首先將礦物質水投放市場,並將其定義為“基本健康”,隨後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等也加大了礦物質水的生産量,並大舉進軍我國市場,礦物質水在國內迅速流行開來。

    “對礦物質水,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持慎重態度,現在也沒有給出概念。五十年來,為了解決無淡水地區的飲水問題,世衛組織對在純凈水中應加入什麼樣的配方?添加量各是多少?添加物間各種陰陽離子的協同和拮抗作用是什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什麼等問題,仍在繼續研究,還沒有做出定論。”趙飛虹説,這需要進行長期的研究和觀察。

    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目前,我們飲用礦物質水也必須保持慎重。

    消費者應該如何辨識

    湖南省人民醫院進行的一份研究表示,長期飲用天然礦泉水的人群,不但平均壽命高,而且總患病率低,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天然礦泉水的原因。那麼,礦物質水是不是根本不能喝?消費者又應該如何辨識它與天然礦泉水的區別呢?

    “如果是瓶裝水,偶爾喝一次礦物質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能作為桶裝飲用水長期大量飲用。”趙飛虹告訴記者,消費者無論是採購瓶裝水還是桶裝水,一定要看清商標上的標識寫得到底是天然礦泉水還是礦物質水。同時,還要看清産品標號,GB打頭後邊寫著8537的是國家標準産品;Q字打頭的是企業標準産品,D字打頭的則是地方標準産品。(記者 趙雪)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乳品中含適量苯甲酸對健康無害
· 科學生活:孩子喜歡吃甜食是好事嗎?
· 科學生活:方便麵能否成為營養面?
· 科學生活:孩子吃什麼才能保證營養充足?
· 科學生活:我們該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 科學生活:番茄紅素食用油能否增強免疫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