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呼吸,不再無助”自2006年起,就一直是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僅次於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與艾滋病一起並列第四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童朝輝提醒,慢阻肺疾病重在預防,有長期吸煙史的煙民更要注意慢阻肺的預警症狀,及時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測定。
慢阻肺前兆易被忽略
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簡稱為“COPD”,平時常説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大部分屬於慢阻肺,其主要症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氣短。這是一種常見、多發、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根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我國慢阻肺平均發病率為8.2%。童朝輝介紹,慢阻肺發病有三大危險因素,即吸煙、空氣污染和呼吸道感染。
患慢阻肺概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一些老年人即使沒有吸煙史,也容易患上慢阻肺。但是,慢阻肺的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人們對其知曉率和認知度比較低,一些前兆可能就被當做“普通感冒”被輕易放過,導致漏診和誤診。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鐘南山曾經主持過一項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慢阻肺的診斷率僅為31%,有69%的患者被漏診或者誤診。
“慢阻肺的前期症狀是咳嗽、咳痰,繼續發展,會出現呼吸困難,活動能力下降等現象。”童朝輝介紹道,“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一般情況下兩周之內就能痊癒。如果長期咳嗽,一咳數月,就需要多個心眼,到醫院進行診斷。”同時應注意給自己做身體測評,問問自己最近上樓梯是不是比以前費勁了,體力和同齡人相比是不是不足了,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那可能正是慢阻肺敲響的警鐘,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因為慢阻肺的損害和侵蝕“不動聲色”,很多患者往往是感覺呼吸困難或者活動能力明顯下降之後才到醫院就診,這時肺功能的損害也已經到了中度甚至重度的程度。
戒煙是防治中必要一環
童朝輝對自己的一名患者印象深刻。
20年前這名患者曾來醫院就診,那時他患有哮喘,不過正常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而對童朝輝的“戒煙”建議也沒放在心上;如今當年的壯小夥也步入了中老年人的行列,常年吸煙的他患上了慢阻肺,因為呼吸困難,連二樓都爬不了。
“很多人仗著自己年輕,覺得沒事。但吸煙10年,每天一包以上的,年紀大了之後,八成會患上慢阻肺。”研究證明,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吸煙者患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以上,有25%的重度吸煙者最終會發展為慢阻肺,而七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是吸煙者。
在童朝輝醫生看來,戒煙實際上是最有效、最經濟地減少患慢阻肺概率和阻止其進展的干預方法。“這其實是一種雙向的節約。一方面,您省了買煙的錢;另一方面,您省了因為吸煙而治病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不只是慢阻肺,“吸煙”與許多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密切的關係,比如肺癌、哮喘、間歇性肺疾病、過敏性肺泡炎等。除了大家熟知的尼古丁、焦油、亞硝胺等化學物質外,煙草中還含有形形色色的4000余種有毒物。“打一個比方吧,你觀察常年生火的灶臺,會發現灶壁都被熏黑,還留下了厚厚一層油膩;常年吸煙的肺也就是這樣。”
童朝輝介紹,在慢阻肺治療中,戒煙是必要的一環,醫生也會苦口婆心地勸説、督促患者戒煙,但是患者對這條醫囑的依從性往往較差。其實,如果在40歲之前戒煙,肺功能下降明顯減慢,則慢阻肺的發生率可以減少80%—90%。
運動氧療提高生活質量
“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慢阻肺。”童朝輝表示,現在市面上打著“根治慢阻肺”旗號的藥物,實際上都是在利用患者康復心切的心理騙取錢財,“這些藥物往往內含激素,似乎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時間一長,慢阻肺還是會復發。”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得上慢阻肺就只能被動等待病情加重。童朝輝提出了“COPD管理”概念,這種管理的目標,就是要使治療過程中的副效應降至最低,盡可能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童朝輝建議,慢阻肺患者應該養成記“健康日記”的習慣,記錄下自己每天的健康狀態;患病時間比較久的患者應注意保留好自己的病例和其他檢查資料,方便醫生對照比較。
慢阻肺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非藥物治療,即康復治療。醫生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多學科參與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的生理、心理都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倡導患者進行適度運動,也就是‘力所能及’的運動,比如吹氣球、吹口哨等,加強肺部功能。”運動訓練是康復治療的核心。
此外,氧療也是可以選擇的方法。童朝輝建議患者最好進行長程氧療,它可以提高患者動脈血氧分壓,增加組織氧供。根據英國醫學研究中心和美國夜間氧療小組對慢阻肺患者長程氧療的對照性研究,每日氧療應達15個小時,18小時以上效果更佳。
要做到“輕鬆呼吸”,對慢阻肺病人來説可能並不輕鬆。童朝輝建議易患慢阻肺人群加強自防自治,積極了解慢阻肺的相關知識;慢阻肺患者則應多與醫生進行溝通,對自己的病情進行監測評價,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同樣也能享受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