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旅遊局局長:發展旅遊業是應對危機重要一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0日   來源:旅遊局網站

發展旅遊業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一翼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産業。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旅遊業對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一定意義上説,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一翼。

    一、充分認識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旅遊業兼具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旅遊業是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産業。國家統計局依照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旅遊衛星賬戶統計方法,2004年首次通過核算表明,旅遊業增加值已佔我國GDP的4.05%,在我國服務業中舉足輕重。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拉動作用突出,囊括“行、遊、住、食、購、娛”六大産業要素,涉及29個經濟部門,直接和間接影響細分行業109個。旅遊消費不僅直接拉動了民航、鐵路、公路、商業、食宿等傳統産業,也對國際金融、倉儲物流、信息諮詢、文化創意、影視娛樂、會展博覽等新型和現代服務業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2008年,旅遊業總收入佔服務業增加值的9.6%,旅遊創匯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3%。

    旅遊業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擴大內需的優勢産業。旅遊業具有抗衝擊、易恢復的産業韌性,對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擴大內需具有特殊作用。2008年,我國旅遊業遭受了南方雨雪冰凍、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由於實施了“鄉村旅遊倍增計劃”、“旅遊促進就業行動計劃”,引導有關城市發放旅遊消費券等,到今年上半年,除入境遊有所下降外,實現國內旅遊10億人次,增長10%,出境遊也持續增長。旅遊消費對相關産業産生了直接的拉動作用,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旅遊業是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的先導産業。旅遊業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要求高、可持續性強的特點,是全球公認的“朝陽産業”,是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先導産業。黑龍江、雲南、貴州、廣西等林區通過發展森林旅遊,變毀林的“砍樹”經濟為可持續的“看樹”經濟。遼寧阜新、黑龍江伊春、雲南東川、河南焦作等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把旅遊作為接續或替代産業培育,較好地實現了産業轉型升級。安徽皖南民居、浙江河姆渡遺址、雲南麗江東巴文字、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等人文資源,通過旅遊業得到了較好保護和利用。近年,各級旅遊部門倡導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推動旅遊企業綠色經營,強化旅遊景區、旅遊城市的環境責任,有力地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旅遊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和諧産業。旅遊業就業層次多、方式靈活,市場廣闊。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全球每10個就業崗位就有1個與旅遊業有關。目前我國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就業6000多萬人,相當於全國就業總數的7.8%。旅遊業在脫貧致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見效快、返貧率低、示範性強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通過發展旅遊已使佔貧困地區總人口約1/10的人實現脫貧。旅遊業所帶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促進了産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老區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已取得明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此外,通過旅遊活動,旅遊者不僅增長了知識,也增進了不同人群間的互信,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和諧。

    旅遊業是促進對外交流的“窗口”産業。旅遊業已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窗口,成為國際社會認知中國形象、感受中國發展的重要途徑。旅遊業是我國民間外交的主渠道,2008年入境過夜旅遊者達5305萬人次,約1/4是商務旅遊者,成為吸引外商的重要渠道。我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已達4584萬人次,公民出國(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達137個,我國已是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國。旅遊業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在我國全面兌現加入WTO承諾後,世界主要國家在華設立旅遊辦事處超過100家,全球知名飯店品牌進入中國已有49家,批准設立的外資旅行社有30家。

    二、全面把握旅遊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充分認識我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於大力發展旅遊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旅遊業提供了基礎性支撐,同時也對旅遊業供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旅遊業保持了高於世界旅遊業10個百分點的增幅,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當前儘管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國經濟向前發展的總趨勢沒有變,支撐旅遊業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將由實物為主向實物與服務消費並重轉變,旅遊將是消費升級的主要受益行業。但目前我國旅遊産品仍以觀光産品為主,休閒度假産品總量不足,旅遊精品還較少;同時,旅遊企業普遍實力小、競爭力弱,旅遊産業整體素質不高,還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

    對外開放的擴大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旅遊業國際化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我國加入WTO以後,旅遊市場全面開放。我國廣泛參與全球化、區域化活動,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上海世博會,中國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旅遊業發展的國際環境不斷改善。同時,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也對我國旅遊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缺乏戰略性旅遊企業集團,旅遊産業的網絡化、信息化發展水平不高,成功“走出去”的旅遊企業不多,還難以充分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建設旅遊強國任重道遠。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推動了旅遊業科學發展,但也要求旅遊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隨著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在全國的深入開展,在新一輪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中,各地普遍把旅遊業作為擴大內需、優化結構、增加就業、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優勢産業,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重要機遇。但長期以來受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旅遊業也存在著重速度和規模、輕效益和質量的現象,“門票經濟”問題比較普遍,旅遊産品附加值普遍較低。以來華入境遊客人均花費為例,2006年僅為美國的41%、德國的49%、英國的62%,迫切需要旅遊業實現集約化發展。

    居民收入和休閒時間的不斷增加為旅遊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但休假制度安排和旅遊消費政策尚有待完善。按旅遊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3000—5000美元,就將進入旅遊休閒消費的爆發性增長期。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3000美元,“十一五”期末預計將達4000美元左右。我國居民的休假時間不斷增多,包括週末雙休、法定假日等公眾假期已達115天,部分職工還可享受5—15天的帶薪休假,我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休假時間水平。但由於相關的鼓勵和配套措施還有待跟進,目前帶薪休假制度並未得到全面落實,假日制度本身也需進一步完善,還需出臺一些鼓勵旅遊消費的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滿足居民休閒和旅遊的需求。

    三、新時期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幾點思考

    今後一個時期,旅遊全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著力搞好“五個堅持”,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旅遊業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功能。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基本要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面資本投資旅遊業,不斷擴大旅遊産業總體規模和整體實力,增加和改善旅遊消費供給;推動落實公休假和帶薪休假制度,保障公民的休息權;鼓勵企事業開展獎勵旅遊,有計劃、有組織地在中小學生中開展修學旅遊,為工薪階層和農民旅遊提供更多支持條件;推動適合大眾旅遊可以承受的門票價格政策,加快落實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旅遊景點等社會公益設施的免費開放,深度開發旅遊市場,不斷拓展旅遊産業鏈,促進旅遊産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其産業關聯度高、綜合效益好、發展帶動力強的特點,力爭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努力滿足城鄉居民日益提高的旅遊消費需求。要以大眾旅遊為重點,積極開發承載量大、社會效益好的旅遊産品,引導發展大眾旅遊休閒,使休閒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消費行為。推動社會公益性參觀場所減免門票,實現最大多數人群旅遊消費權益的普遍化和均等化。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高檔商務、國際會展業,適度開發郵輪遊艇和高爾夫旅遊等高端旅遊産品和旅遊精品,推動中高收入階層釋放旅遊消費潛能。發揮旅遊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産業優勢,通過開展寓教于遊、寓教于樂的旅遊活動,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加強交往,促進國民身心健康。

    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運作相結合,不斷優化旅遊業發展機制。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旅遊投資、市場開發、産品促銷、經營服務等與旅遊企業經營行為密切相關的領域,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政策法規、戰略規劃、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安全保障等方面,要繼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要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與支持,加強對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等重點景區和旅遊線路的開發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出臺金融支持、稅費減免、土地利用等政策。與此同時,圍繞旅遊市場一體化建設,推動實現無障礙旅遊,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提高旅遊業市場化、國際化水平。要進一步破除體制障礙、行政分割和地區壁壘,大力推進旅遊市場的公平準入,建立公平、開放、統一的旅遊大市場。繼續深化國有旅遊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推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企業集團,積極促進個體、私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建立專業化分工、網絡化發展、體制機制完善的旅遊産業體系。要圍繞國家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加強吸引國外大型旅遊企業和旅遊投資商,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經營機制和服務模式。加大“走出去”力度,鼓勵國內旅遊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逐步提高旅遊經濟的國際化水平。

    堅持綜合發揮旅遊産業功能,積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要抓住國家調整産業結構的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通過做大做強旅遊産業,促進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大力支持老少邊窮和革命老區發展紅色旅遊、特色旅遊,推動實現脫貧致富、興邊富民、造福百姓。要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實施鄉村旅遊“百千萬工程”,在全國培育建設特色鄉村旅遊100個縣、1000個鄉(鎮)、10000個村莊,推動旅遊富民。要依託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灘、戈壁、沙漠、廢棄礦山等資源,開發建設一批旅遊新産品、新業態,積極服務“兩型社會”建設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作者:國家旅遊局局長 原載《求是》雜誌2009年第16期) 

 
 
 相關鏈結
· 全國旅遊局長研討班在銀川舉辦 邵琪偉發表講話
· 邵琪偉:旅遊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深圳旅遊業發展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擴大中意旅遊 攜手共克時艱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一行赴重慶實地考察調研旅遊業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會見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
· 旅遊局長邵琪偉在浙江省旅遊産業發展大會上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