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濟述評:對外貿易平穩增長 開放水平逐步提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1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經貿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注重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加快對外經濟合作步伐,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外貿增長方式逐步轉變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出口5467億美元,增長27.6%;進口4342億美元,增長18.2%。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將超過2.1萬億美元,出口全球排名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國外貿發展呈現出三個明顯特點:

    這是天津港集裝箱碼頭繁忙的作業現場(7月10日攝)。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統計,2007年1至6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9809.3億美元。預計全年進出口總值可望超過2萬億美元。新華社發(扈明 攝)

    一是外貿總額平穩增長。加入世貿組織5年來,我國外貿持續快速發展,年均增長28%。今年上半年延續了這一勢頭,進出口增幅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與主要夥伴貿易增勢良好,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貿易額分別達1584億、1406億、1100億美元,分別增長27.3%、17.4%、14.5%。

    二是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上半年,我國對俄羅斯、印度、南非、東盟、韓國出口分別增長71.9%、64%、40%、32.8%、31%,明顯快於我對美日歐等經濟體貿易增長率。我國對東盟、韓國、俄羅斯、印度、非洲、拉美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1%上升到24%。

    三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除鋼鐵類産品外,其餘類別“兩高一資”産品出口增速明顯回落,礦物燃料出口出現負增長,其中未鍛造銅及銅材、木製品、稀土、皮革、煤炭、煤焦油、磷礦石等産品的出口數量均有較大幅度下降,而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和農産品出口則有較大幅度增長。空調、DVD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彩色電視機、集裝箱、鞋、玩具、箱包等多種商品出口繼續居世界第一位。

圖表:1至5月我國手機出口逾1.3億部 國內品牌佔13%   新華社發

    四是增長質量明顯提高。出口産品價格水平總體提升,彩色電視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汽車和汽車底盤、集裝箱等産品上升幅度均超過15%。出口食品合格率較高,上半年出口到美國、歐盟、日本的食品合格率都超過99%。

    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做了大量工作。據商務部提供的情況,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採取了一系列緩解貿易順差壓力的措施,包括調整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和進出品關稅稅率、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清理和規範過時的“獎出限入”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産品出口。幾個月來,先後對695種“兩高一資”産品取消出口退稅或開徵、提高出口關稅;提高了加工貿易企業準入門檻,將環保、能耗、用工、設備水平等指標納入審核範圍,部分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未批准外資進入煉鋼煉鐵、氧化鋁等國家限制的高污染項目,有關部門還加強了對出口産品質量的監管,有針對性地加強調控,澄清事實,增信釋疑。

    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持續增加

    外商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全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8683家,同比下降5.4%;實際吸收外資319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吸收外資産業結構有所改善。抓住服務業開放和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促進了服務業吸收外資大幅增長,上半年達138億美元,同比增長58.2%,佔實際吸收外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6%上升至43.2%。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高新技術産業、研發領域、高端製造環節和環保産業的外商投資比重進一步提升。

    外商投資區域結構明顯改善。有關部門實施的“萬商西進”工程取得積極成效,推動了外商投資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實際吸收外資增長21.7%,高出全國增幅9.5個百分點。商務部重點推動的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轉移工程取得較大進展,僅重點培育的625家企業,就承接了50多家跨國公司的服務外包業務;1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承接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額,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5月10日,匯豐北京英藍國際金融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員準備接待客戶。當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新支行——匯豐北京英藍國際金融中心支行在北京金融街正式開業。這是在本地註冊後,入駐北京金融街的第一個外資法人銀行。 新華社記者 薛東梅 攝

    對外投資合作穩步發展。上半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21%。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增長35%。新簽合同額超過1億美元的對外承包工程項目59個,承攬了澳大利亞西奧SINO鐵礦、尼日利亞蒙貝拉水電站、蘇丹喀土穆至蘇丹港鐵路等一批特大型項目。目前,我國已有46家企業進入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行列,合作領域已由過去的以土木工程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為主拓展到冶金、石化、電力、軌道交通等資金密集型領域。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增長27.7%;6月末在外勞務人員73.3萬人,同比增加9.8萬人。

    對外經貿關係不斷拓展

    今年以來,我國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方位拓展對外經貿關係,加強與重點經貿合作夥伴的對話和協調。

    6月10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中俄企業代表在“中俄貿易與投資合作圓桌會議”後簽署合作文件。當日,作為正在舉行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框架內唯一的雙邊活動,“中俄貿易與投資合作圓桌會議”在此召開,雙方共同探討了開展投資和貿易合作的現狀及前景,就深化雙邊貿易合作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會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俄羅斯副總理茹科夫共同出席了雙方在機械設備、汽車、農業、能源、工程承包、高科技等領域19個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與大國經貿關係進一步改善。作為俄羅斯“中國年”重要內容的中國國家展成功舉辦,《中歐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談判正式啟動完善,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成功舉行,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開始啟動。

    與發展中國家經貿關係得到鞏固。今年以來,我國共為發展中國家新援建項目近40個,提供援助物資30批,培訓各類人才4197名。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的各項經貿舉措正在積極落實中。非盟會議中心已于5月25日奠基,援建非洲國家100所農村小學校、援助30所醫院、設立30個瘧疾防治中心、10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自由貿易區建設穩步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已經簽署,我國與巴基斯坦自貿協定降稅進程正式開始,中國—智利自貿區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穩步推進。內地與港澳地區簽署了“CEPA補充協議四”,對港澳服務領域的開放進一步擴大。

    外貿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

    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為促進經濟增長、加快産業升級、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我國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0%以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上半年石油、鐵礦石等重要資源進口占消費比重達到或超過50%,保障了國內資源供給。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速分別為27.1%和23.8%,促進了産業升級。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增長22%,佔全國稅收的比重達15%;再加上外資企業稅收,涉外經濟稅收佔全國稅收的40%左右。 

    7月24日,一艘外籍貨輪在防城港4號泊位卸貨。2007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4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6.2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36.6%。其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東盟進出口額達5.5億美元,同比增長57.1%。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目前,我國外貿領域就業超過8000萬人。其中,加工貿易領域就業近4000萬人,絕大多數是農民工;外商投資企業吸納就業約2800萬人,佔全國城鎮就業比重超過10%。對外經濟合作也解決了100多萬人就業。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制訂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政策,推動了企業提高職工工資和社保水平。上半年,在支持農産品出口企業建立質量追溯體系、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等促進措施帶動下,我國農産品出口既解決了農民就業,也帶動了農業産業化和農産品質量安全的提升。

    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結構優化,減少了資源能源消耗,帶動了服務業就業。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朝著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方向轉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諮詢服務以及金融保險服務等行業所佔比重不斷提升。通過技術引進和吸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推動了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加快了重點産業的技術跨越。上半年,全國技術引進合同金額超過100億美元,技術引進質量明顯提高;吸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94家,同比增長17.5%。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商務部負責人認為,上半年我國外經貿形勢總體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外貿順差增長過快,需要積極採取對策,努力加以緩解。同時也要看到,外貿順差主要是由長期因素決定的,是我國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結果;是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和勞動力等比較優勢,産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表現;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反映,也符合世界各國貿易發展的一般規律。因此,促進對外貿易基本平衡,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

    此外,出口産品中自主品牌較少,在全國出口中所佔的比重較低;一些傳統産品附加值較低,出口效益不高;外貿區域發展還不平衡,東部地區佔全國出口的比重高達92.7%。這些都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7月2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三亞深海網箱養殖基地的職工在網箱撈魚,該基地的魚貨一半以上用於出口。2007年上半年,海南省水産品出口達39800多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6%,産品出口美國、日本、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這位負責人指出,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針對當前外經貿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下半年促進外經貿又好又快發展,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在著力提高外貿質量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外貿平穩較快增長,及時預見和有效防範出口較大起落的風險。積極推進商務領域自主品牌建設。推進加工貿易政策完善和調整,促進加工貿易升級。深入開展科技興貿工程,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的産品擴大出口。

    落實好促進貿易平衡的各項政策。既要防止政策落實不到位,又要防止政策調整超出企業承受能力,還要積極鼓勵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制訂並落實好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各項政策措施,做大做強服務外包業,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整體水平,促進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協同發展。

    繼續大力優化外資結構。重點鼓勵外商投資于研發中心、高新技術産業、先進製造業和節能環保産業。繼續完善外資並購法規,規範外資並購行為,切實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和水平。

    積極有序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加強對外投資合作的引導,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健康發展。全面啟動跨國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工作,健全境外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

    繼續改善對外經貿環境。深化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提高WTO爭端項下處理貿易爭端的能力。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落實科學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農業平穩發展 夏糧連續增産

    經濟形勢述評:工業結構積極調整自主創新動力增強

    經濟形勢述評: 節能減排積極推進 形勢依然嚴峻

 
 
 相關鏈結
· 天津濱海新區對外貿易總額超百億美元
· 怎樣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述評: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