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多黨合作:為各民主黨派政治參與開闢制度化渠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 李亞傑 衛敏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發表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白皮書在回顧近代中國政治的發展歷程時指出,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團結全國各革命階級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鬥。主要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成立的各民主黨派,是中國社會的進步力量。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建立了親密合作關係,為實現中國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奮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白皮書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不斷推進多黨合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1956年後,中國共産黨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八字方針,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確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確立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1989年中國共産黨制定了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制度化軌道。1993年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中國多黨合作制度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

    2002年,中國共産黨先後制定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和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使多黨合作制度進一步規範化和程序化。

    白皮書指出,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的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實行專制獨裁統治,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歸於失敗。

中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産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絡和社會聯絡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絡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目前有黨員8萬多人。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1941年3月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1月16日,張瀾在重慶公開宣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盟員18萬多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于1945年12月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絡的知識分子發起,在重慶成立。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10萬多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進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民進有會員10萬多人。

    1930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農工黨主要由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成員9萬多人。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是由華僑社團發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成為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黨。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組成,目前有黨員2萬多人。

    1944年底,一批進步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在重慶正式召開九三學社成立大會。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成員10萬多人。

    在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台灣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臺盟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2100多人。

    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般稱無黨無派的知名人士為社會賢達。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後,專門設立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鏈結
· 圖表:《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
· 中央統戰部就發表《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答問
· 國務院新聞辦15日發表《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