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授權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第三節 扣除

    

    第二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産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産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第二十八條 企業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産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企業的不徵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産,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除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復扣除。

    第二十九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第三十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第三十一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稅金,是指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

    第三十二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産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産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餘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

    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産,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第三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産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第三十四條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條 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範圍和標準內,准予扣除。

    第三十六條 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第三十七條 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准予扣除。

    企業為購置、建造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經過12個月以上的建造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的存貨發生借款的,在有關資産購置、建造期間發生的合理的借款費用,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産的成本,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扣除。

    第三十八條 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一)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二)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第三十九條 企業在貨幣交易中,以及納稅年度終了時將人民幣以外的貨幣性資産、負債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為人民幣時産生的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有關資産成本以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第四十條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一條 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二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三條 企業發生的與生産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第四十四條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五條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第四十六條 企業參加財産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第四十七條 企業根據生産經營活動的需要租入固定資産支付的租賃費,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一)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産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産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産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

    第四十八條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第四十九條 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第五十條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就其中國境外總機構發生的與該機構、場所生産經營有關的費用,能夠提供總機構出具的費用匯集範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併合理分攤的,准予扣除。

    第五十一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所稱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第五十一條所稱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一)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

    (二)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三)全部資産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於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

    (五)終止後的剩餘財産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

    (六)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務;

    (七)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八)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團體財産的分配;

    (九)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十三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

    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第(六)項所稱讚助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産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質支出。

    第五十五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第(七)項所稱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産減值準備、風險準備等準備金支出。

    

    第四節 資産的稅務處理

    

    第五十六條 企業的各項資産,包括固定資産、生物資産、無形資産、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産、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

    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産時實際發生的支出。

    企業持有各項資産期間資産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産的計稅基礎。

    第五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所稱固定資産,是指企業為生産産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産,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産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第五十八條 固定資産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固定資産,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産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産,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三)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産,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産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四)盤盈的固定資産,以同類固定資産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五)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産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産,以該資産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六)改建的固定資産,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第五十九條 固定資産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産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産,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産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産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産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産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産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産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